【辽宁大连】政府购买 公益服务 促进人口计生服务水平提升
发布日期:2012-03-30 阅读:2374


   大连市按照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的工作目标要求,在深入实施“健康家庭促进计划”进程中,围绕家庭生命周期,以新出生人口为源头,全力促进家庭从健康走向幸福。按照会议的要求,就我市实施“优孕优育系列智能卡”和“孕前风险评估”两个项目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项目运作,是助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我市自2004年启动以生育、生命、健康、幸福为主题,以家庭为基点、以促进为手段,围绕生命全过程、实施基础性、综合性、公益性服务品牌“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旨在提高家庭生育生命质量,促进家庭健康持续发展。“健家计划”将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视角转向家庭,转向对生命和幸福的关注,转向对家庭幸福指数的关注。“健家计划”经过了宣传倡导、规范运作、深化完善三个阶段,运行三个周期,历时8年。

第一阶段是宣传倡导。在全市开展什么是健康家庭的大讨论,确定“科学生育、文明生活、身心健康、守法诚信、幸福和谐”20字标准。实施“健康宝宝、关爱女孩、靓丽青春、生殖健康、金秋保健、惠民维权、扶贫富家、生育文化渗透、避孕药具绿色通道、预防艾滋病性病”十大行动。举办“健康家庭”故事展播,现场直播十大“健康家庭”颁奖晚会,多措并举倡导追求家庭健康、文明、诚信、幸福的理念。

第二阶段是规范运作。2007年,启动第二周期“健家计划”,这个阶段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也是为实施计划搭建三个支点,一是明确服务项目,将“十大行动”按照“新婚幸福、家庭健康、弱势关怀、便民维权”四个系列,细化出17项惠家项目。二是规划服务场所,制定新型服务网络三年建设规划,将县、乡、村各级阵地统一冠名为“健康家庭指导中心(站)”,实现标准规范统一。三是培养服务人员,启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化培训,逐步实行职业化资格认证上岗制度。经过第一周期的运作,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三个问题成为深入开展“健家计划”的瓶颈,制约发展的难点。正是这个时期,我们针对服务项目短缺、计生专干知识不足这些问题,引进了“优孕优育系列智能卡”和“孕前风险评估”两个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费公益提供家庭的方式在大连与百姓见面。

第三阶段是深化完善阶段。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市创造“家庭生命周期服务链”工作模式。围绕家庭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等不同阶段,划分为“新婚家庭、计划怀孕家庭、怀孕家庭、婴幼儿家庭、青少年家庭、更年期家庭、老年家庭”等类型,细化出40余个服务项目,将诸多项目物化、固化下来。在2010年举办的“家庭发展能力实践与理论研讨会”上,我们采用专家对话大连实践和高层论坛形式,设专题对我市项目运作的方式与与会专家进行交流,来自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分司长和部分人口学专家对大连工作模式给予高度的肯定。

8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建成了遍布城乡的1612个各级健康家庭指导站,培养1900名健康家庭指导员,形成了涵盖生命全周期的40余个优质服务项目,惠及滨城百万家庭。“健家计划”成为拥有形象大使、“自评估体系”、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商标的公共服务品牌。2010年被评为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最佳品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次对“健家计划”进行专题报道。

2011年,结合“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要求,我市启动了第三周期“健家计划”。新一周期“健家计划”更加突出幸福的主题,将卫生、教育、民政、农委等7部门促进家庭发展资源的13个政策项目纳入到“健家计划”体系,纳入到统筹人口发展的大格局中。“健家计划”也为我市创建“幸福家庭活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二、抓住新家庭新出生人口源头,为家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家庭、新出生人口是我们“生命周期服务链”的起始,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基础,启动的优孕优育智能服务卡和孕前风险评估服务项目,让我们的服务有抓手,通过技术支持,实现了从想服务到能服务、服务好的过程。

优孕优育系列智能卡覆盖城乡“优孕优育”系列智能服务卡包括:“优孕通、孕事通、育婴通和育儿通”,为新婚夫妇、孕妇和0-3岁婴幼儿的家庭提供孕前、孕中、孕后三阶段孕育知识的指导。由专家为家庭夫妇提供从孕前6个月到孩子3岁孕育指导方案。通过实施标准化、个性化、多样化和系统化全程的指导与服务,使他们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根据自身的状况,知情地选择适宜的生育时间、适合的避孕节育措施、先进的优育优教抚育方法,就像给每个家庭配备了一名优孕优育的咨询指导师。

为切实把这项惠及家庭的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法,确定了“重宣传、抓服务”两条腿并行的工作思路,推进项目落实。2008年,市人口计生委联动民政部门,在民政部门婚姻登记部门设立人口计生健康家庭指导员,推进智能卡发放工作,实现专人专管,并有针对性的为新婚人群解答优孕优育知识,拓展服务阵地,前移预防出生缺陷关口。全市1612个健康家庭指导站通过制作宣传折页、宣传画、宣传板、登门入户面对面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并由1900名街道(社区)健康家庭指导员向怀孕家庭、新生育家庭发放孕事通、育婴通和育儿通系列服务卡。通过双轨运行,实现全覆盖。

我们建立了“优孕优育”系列智能服务卡月统计反馈制度、季度通报制度、年终汇总制度和信息化管理等制度。每月对各区市县智能卡发放情况进行掌握,对使用者进行随机回访,收集反馈意见、建议,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基层,推进完善工作。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对工作开展不平衡的地区进行通报。每年底,对当年智能卡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和系统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2011年,将智能卡发放工作纳入大连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市级人口计生部门可随时对各地、各级智能卡发放工作进行掌握和管理。

至2011年底,市县两级共出资164.7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采购系列服务智能卡27万张,向群众发放23万张。2010、2011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挂牌督办项目。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满意度达80.6%,有95%的家庭希望得到更多的优生优育知识指导。

孕前风险评估惠及近十万家庭。2009年3月,在优孕优育系列智能服务卡的基础上,启动了孕前风险评估服务。以各区市县健康家庭指导中心和街道(乡、镇)健康家庭指导站为服务阵地,为新婚待孕家庭提供风险因素评估服务。

孕前风险评估系统是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和远程医学专家资源开发的网络系统软件。该系统根据计划怀孕夫妇的个人情况,通过对健康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生活行为习惯、工作环境等涉及人的十二大项700多种因素的信息采集和录入,进行测试分析,给出怀孕风险预警建议,做好第一道防线,预防出生缺陷发生。201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孕前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孕前风险评估工作。各区市县高度重视,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之中,加大了日常培训力度,力争为群众提供科学、满意的服务。同时,每月对评估工作进行汇总分析,对有问题的区市县进行沟通督导;年底,通过风险因素汇总分析,排查大连市影响优孕优育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孕前风险评估服务在大连运行三年时间,在辖区所有的区市县婚姻登记处、健康家庭指导中心和乡镇、街道健康家庭指导站,共设立了183个孕前风险评估点,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至今已免费为8.8万新婚和计划怀孕的服务对象提供了就近、方便的孕前风险因素评估服务。

通过评估测试分析结果,对计划怀孕夫妇提出“不宜怀孕”、“在医生指导下怀孕”、“查明未知因素后再怀孕”、“在加强自身孕育保健下怀孕”、“可以怀孕”五大类风险程度预警建议。对计划怀孕夫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育指导,对高危人群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建议转诊、推荐相关方面权威医生和定期跟踪回访服务等,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率。

“优孕优育”系列智能卡和孕前风险评估服务,是遵循人的生命周期源头开展的针对性服务。新出生人口质量,影响着家庭的质量,也影响着家庭是否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抓住这个源头,也就抓住了家庭幸福的可能。

三、明确方向,丰富内涵,提升品质,着力促进家庭幸福与发展

大连市创建幸福家庭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下一阶段,我们将围绕工作目标,着力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问题,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发展。一是抓住重点,将视角投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围绕家庭生命周期开展全程服务的基础上,对困难计划生育家庭要给予更大关注。二是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系统工程中,积极开发新项目,探索政府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共建共赢的新模式。三是加强政策推动,形成惠及家庭的政策项目集群效应。推动出台有利于家庭发展的政策,整合卫生、教育、民政、农委等政府部门资源,将涉及民生的政策项目纳入创建活动体系中,开展项目试点,以项目运作的加强工作研究,探索创建幸福家庭工作新模式。着眼人口与家庭发展的理论研究,展开实践方式,推进工作目标落实。四是探索,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研究成果为指导,确立新的工作思路,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