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管理强化服务
发布日期:2008-10-17 阅读:4012
严格管理 强化服务
推进“幸福工程”项目工作

邢台县以发展种植、养殖和家庭宾馆为依托,扶助7个村的136户计生贫困母亲,大力开展“幸福工程”项目工作,被救助的家庭生产、生活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建立组织,制定措施,分步实施。该县县委、政府成立了“幸福工程”项目办公室,采取 “四带动”、“五上门”、“六到户”的工作措施推动工程的开展。“四带动”即依靠乡村项目带动、发动协会会员带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动、组织致富能人带动;“五上门”即帮助选择项目上门、资金发放上门、技术指导上门、落实责任上门、跟踪服务上门;“六到户”即救助贫困母亲档案建到户、资助款协议签到户、发展规模经营联到户、项目效益落到户、配套服务抓到户、还款责任明确到户。在项目实施中,该县还制定了分四步走的总体规划。第一步坚持五条标准,选择好项目受益人。第二步坚持五条原则,帮助贫困母亲选择好脱贫项目。第三步本着“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模式,发放救助金。第四步检查评估。
二、及时还款,滚动发展,确保“幸福工程”的有效运转。  在具体运作中,该县主要在建立健全各种制约和保障机制确保资助款顺利回收和提高资金利用率上下功夫。第一,在发放前,让受益人明确“幸福工程”项目款是项目的启动资金,到期后必须还本;第二,在发放时,必须找两个有经济实力的担保人,签定对担保对象承担连带责任的协议书;第三,在项目实施中,各项目成员单位要帮助受助户用好项目款,保证效益;第四,在协议到期后,乡村项目负责人及时到户收取救助款项,并将款项交到县项目办。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他们未雨绸缪,在首批救助协议到期前,研究确定下一个项目点。由于措施得力,2007年还款率达到100%,项目款的及时返还,确保了该县“幸福工程”项目的滚动运作和全面发展。
三、爱心得到回报,成效比较显著。经过几年的运作,该县的项目点已由2005年的一个乡两个村扩大到两个乡5个村,救助户从34户扩大到102户,惠及人口800人。目前,95户已实现脱贫,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最高的人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脱贫率达到96%以上,不少户盖起了新房,购置了家用电器,有些户还扩大了项目规模,发展了多种经营,物质上的丰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冀家村乡石板房村毗邻云梦山风景区,县计生协将“幸福工程”落户冀家村乡石板房村后,该村计生户张丰书请来技术人员搞设计、搞规划,办起了家庭旅馆当年就有了可观的收入。今年,她又盖起了两层楼房,现可容纳40余人住宿,年收入达到3万元。西黄村镇东川口村双女户刘国强依据本地酸枣资源优势,组建邢台县枣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服务范围辐射邢台、沙河、内邱等5个县市区,枣业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年生产梨枣、冬枣等优质果品100万公斤,成为河北省最大的枣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