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水村里的“领头雁”
发布日期:2020-09-30 阅读:3748

在云南省建水县坡头乡白沙水村有一位叫李慧仙的女强人,村子里只要有人提起她,没有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的。都说她吃苦耐劳、有胆有谋、敢于担当,是个有本事的女人。

李慧仙的童年是坎坷的,9岁那年父亲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5个孩子长大,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小学毕业后,李慧仙虽然很想再继续上学,但看着被生活重担压得一身疾病的母亲,想到几个幼小的妹妹,李慧仙毅然选择了回家务农,帮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

别看李慧仙年龄小身板弱,干起农活来可是一把好手,她从小脑瓜子就灵活,又能吃苦,一年下来,家里生活有了改善,李慧仙也得到了村里人的肯定。回家务农的第二年,村里缺个会计,村委会领导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慧仙,在大家的推举下,李慧仙开始在白沙水村任会计,负责记工分发放粮食到每家每户。

二十岁那年,李慧仙嫁人了,丈夫家人口多田地少,弟弟妹妹还在上学,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常年打针吃药,生活也是很困难,面对种种困难,李慧仙没有被压垮,而是更加坚强了,她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为生计到处奔波。她立志要改变贫困的现状,让家庭富起来,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李慧仙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她决定还是从农业方面来谋求出路,但她清楚,要发展,思想观念要改变,农业技术得提高,按老思想老方法是富不起来的。她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农业科技培训,从电视、报刊等渠道获取致富信息,学习经验和技术。她边学习边试验,第一年学种反季节蔬菜,第二年学着科学养猪,凭借天时地利和自己的吃苦耐劳,两年下来,李慧仙的家庭收入翻了翻,李慧仙尝到了科学种养殖带来的甜头,更加信心十足了。但她觉得,自己生活改善了,邻里乡亲们还过着苦日子,没有意思,一人富不算富,要带大家谋出路。她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学到的技术传授给村里的乡亲,乡农科站的同志到村委会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她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种植上遇到了问题,主动请教农科站的工作人员,一来二去,农科站的同志都成村里的老常客了。2003年-2004年间,李慧仙主动请缨,带领龙树脚村妇女到蒙自-昆明-西双版纳地区考察学习种养殖技术,为之后白沙水村的牛养殖奠定了技术基础。

白沙水村植被繁茂、森林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养殖,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原生态的禽畜肉市场前景很好,李慧仙打算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领村里的人一起发展养殖来脱贫致富。想法得到了村里人的支持,可养牛需要的成本高,前期投入很大,建造圈舍、购买小牛犊可是笔不小的开支,钱从哪儿来?要怎么办?

李慧仙从小身上就有股子韧劲,她认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而且要做好,经过打听,她得知幸福工程项目可以支助贫困母亲发展生产,李慧仙看到了希望,她积极向坡头乡计生协会、建水县计生协会提出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申请,并得到了批准,2017年10月,李慧仙等8位受助母亲每人领到了30000元幸福工程项目救助金。钱领到了,大伙商议着把这些钱凑拢到一起,成立白沙水村养牛合作社,合伙养殖生态牛,并推举李慧仙为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大家一起干。李慧仙觉得,项目资金的背后,承载的不仅是受助母亲的希望,更是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各级计生协会的关心关爱,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用活用好每一分钱,带领姐妹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创新的美好人生。大伙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没过几个月,就自已动手盖起了牛圈,买入38头小牛开始养殖。小牛犊刚买来时,由于路途运输和饲养环境不相同,不食草料,精神状态很差,李慧仙担心极了,这可是几位受助母亲的心血和希望,可不能出什么差错呀!李慧仙一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看小牛,一边向乡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养殖户寻求帮助。县计生协会得知情况后,专门邀请了养牛专业户到白沙水村进行技术指导,在各方的帮助及受助母亲的精心饲养下,经过1个星期,小牛犊度过了应急适应期,长势越来越好,李慧仙重燃了信心,带领几位受助母亲全心投入养殖,经过9个月左右的饲养,牛儿长得又肥又壮,可以陆续出栏了。近几年生态牛市场价格不错,牛儿全部售完,李慧仙算了算帐,扣除成本,平均每头牛还有三至四千元结余,这次养殖,共计盈利120000元,平均每户可分红15000元,比以前每年五六千元的收入翻了翻,大伙心里都乐呵呵的,决定扩大规模继续干,大伙用赚来的钱又陆续添加了些小牛,目前,白沙水村养牛合作社牛养殖规模扩大到50余头,预计可收益200000元左右,平均每户25000元。幸福工程项目的援助,改变了贫困母亲落后的思想观念,激发了贫困母亲致富创业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母亲通过发展生产,改变了贫困面貌,走上致富之路。

2019年6月,李慧仙当选为白沙水村党总支书记,这是白沙水村人民对自己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李慧仙决心带领全村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勤劳致富奔小康!在幸福工程项目资金支助下,李慧仙通过养殖生态牛,增加了家庭收入,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图/文:建水县计生协 编辑:建水县计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