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表彰大会]获奖代表于全兴发言
发布日期:2005-11-22 阅读:5802
  
  各位领导、朋友们:
  今天,能在这里参加幸福工程成立十周年表彰大会,我感到十分荣幸。
  借此机会,我首先衷心地感谢国家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委会的领导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所走过的省市自治区计生委计生协、幸福工程办公室的领导以及基层战线的工作人员给我的理解和帮助,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从2001年开始西部之行,我至今已走访了中国西部的11个省市、43个国家级贫困县、101个乡镇、141个村寨,采访报道了359位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
  在西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我看到还有一些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她们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重负,同时更让我感动的是,从那些贫困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与贫困顽强抗争的坚韧精神。这样的感动同样也是一种激励,让我在几年的时间里,放弃了许多东西,执着于这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对于贫困母亲的执著关注,已经成为我生活乃至生命中的重要部分,至今那些贫困母亲祈盼幸福生活的目光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今天,那些贫苦却很坚强的母亲们仿佛与我一道走进这个会场,与我们共享幸福工程十年来的历程与成果。
    在重庆大巴山,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叫熊昌碧的贫困母亲。
    因为家里贫困,年迈的母亲又双目失明,熊昌碧很早就嫁到一个小山村,并生下了一双儿女。本来还能勉强度日的家庭,后来发生了不幸。几年前丈夫上山打柴,被滑坡的石头砸死。后来熊昌碧又与一位鞋匠结了婚,并生下一个小女儿,可是没过多久,丈夫因为一场疾病卧床不起。
    为了给丈夫治病,熊昌碧债台高筑。实在支撑不下去,熊昌碧只好把丈夫拉回家,自己学着给丈夫打针。因为没钱买药,就是这样的简单治疗也是时断时续。
    在她家的屋后,有一条小河。瘦弱的熊昌碧每天都要身背幼女到河边筛沙子,4吨沙子筛好了装上汽车,熊昌碧只能获得9块多钱的报酬。这是她目前唯一的收入,她要用这点钱为丈夫买药治病。
    因为家里穷。熊昌碧连一天书都没有读过,但她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儿女也非常用功。本来她的儿子和女儿都考上了中学,只因为家庭的凄惨现状,不得不双双辍学。15岁的儿子在春节前被迫跟随同村的人去外地挖煤,已经走了好久。想儿子的时候,她便捧着儿子的书包大哭一场。
    12岁的女儿辍学之后留在家里,除了帮助母亲种地,照顾小妹妹,还要随着母亲去河边淘沙子。孩子告诉我,她好想上学。我问她,你自己觉得上学的事情还有希望吗?孩子肯定地说,有,等我爸爸的病好啦,妈妈一定会送我去学校的。说这话的时候,孩子笑了,而我的心里却充满酸楚。
    熊昌碧并没有过多抱怨生活的无情,她只有一个信念:咬紧牙关抗争命运的艰辛。对于那样一个困顿的家庭来说,实际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样一个弱小的女人身上。
    在我离开熊昌碧家不久,由城口县计生委联合有关部门,把她的丈夫接进了计划生育部门的医疗机构,减免了大部分费用,为他进行了治疗。
    在我历经几年的采访中,我看到贫困给予生命的创伤,心灵感受到一次次激烈的冲击。我开始并逐渐地认识和理解了她们——一个贫困母亲的群体。她们脚下的土地虽然贫瘠,但是她们的坚毅与勤劳却是她们摆脱贫困的最大资本。她们需要自身的觉醒,更需要外力的激活。她们需要一个支点,撑起那属于自己的半边天。
    我欣喜地看到十年来经过幸福工程的不懈努力,很多贫困母亲得到帮扶后已经或正在摆脱贫困,有的已经走向了富足。
    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师,我只不过是为幸福工程尽了点微薄的力量,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但毕竟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之所以一次次地站到贫困生活的前沿,就是想通过我的镜头,用影像语言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幸福工程、了解贫困母亲真实的生活状态,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去帮助她们,让贫困母亲们早日摆脱贫困,都能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
    关注母亲的贫困。关注贫困的母亲。能够为幸福工程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出一点力,这就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心愿。
 
 
    谢谢大家!
 
 
 
                                        于全兴
                                     20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