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读讲一本书”活动 扎实推进创先争优
发布日期:2011-03-29 阅读:3597

根据 2011 年度“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要求,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具体安排, 3 月 28 日上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党支部举办主题为“读讲‘红色经典’、重温革命情怀”的“读讲一本书”活动。副秘书长蓝野、葛振江及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活动由蓝野主持。

基金会 5 名新老同志分别作了精彩的读讲,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了他们在重温“红色经典”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

项目管理部于珊首先为大家带来的是当代作家杨沫的经典著作《青春之歌》。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及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如何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并最终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于珊在读讲中分享自己的切身感受,希望与大家一起传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将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做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开拓者,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共鸣。

项目管理部王倩与大家分享《亮剑》的英雄叙事。小说《亮剑》主要讲述了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时间跨度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自杀,到 1980 年予以平反为止。这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以英雄的诞生为主要标志和叙事载体,通过对英雄人物在战争中逐步成长的描写,以及富有传奇色彩一生的刻画,确证了中国革命苦难式的伟大。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依旧需要“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社会联络部祝美琳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家解读杨沫的《青春之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的生活原型其实就是杨沫本人。回顾其一生,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因家里破产而失学,当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因此,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奋斗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青年人要从中汲取政治养分,坚定政治信念、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奏响当代的“青春之歌”。

国际合作部史飞为大家带来的是作家路遥的著名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本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的著作,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作者在近十年时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小说中主人公孙家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面对困境艰苦奋斗、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的精神,对当今青年人仍有启迪。

国内发展部莫莎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捷克民族英雄、作家尤利乌斯·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如果你失去自由备受折磨,是否还能拥有乐观豁达的心境?如果你身处敌营危机四伏,是否还能坚持不懈地斗争?如果你斗争失利生命将息,是否还能满怀希望坚守信仰?这一切,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伏契克在书中遗留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在遭遇贫穷、失利或失败时,坚持努力,乐观豁达;看到社会黑暗和不公时,不愤世嫉俗,更不同流合污;受到利益诱惑时,保持清醒,不被虚荣和权势挟持;身处安逸之时,学会感恩,向身处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

蓝野副秘书长作最后总结,对前几位同志的精彩读讲给予肯定,同时他谈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了三个三十年的时间,分别完成推翻国内外反动势力、夺取人民民主政权,打破政治经济封锁、维护新生政权稳定,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完善体系改善民生等三大成就,希望大家借助这次宝贵机会,重拾经典、温故知新,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为基金会的发展壮大贡献才智和力量。

蓝野副秘书长主持活动

项目管理部于珊读讲《青春之歌》

项目管理部王倩读讲《亮剑》

社会联络部祝美琳读讲《青春之歌》

国际合作部史飞读讲《平凡的世界》

国内发展部莫莎读讲《绞刑架下的报告》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