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口奖获得者庆祝建国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9-10-09 阅读:3660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赵白鸽
               (2009年9月24日)



尊敬的各位中华人口奖获得者,各位老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历届中华人口奖获奖者欢聚北京,参观成就展,并召开座谈会,回顾60年来人口计生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大家为人口计生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同时,借此机会,通报目前人口计生工作的情况,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新中国60年人口发展理论与实践取得巨大成就
  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艰难曲折,经受严峻考验,奋发图强,英勇拼搏,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60年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我国实施了自觉调控人口发展的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提升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成功改变了人口发展轨迹。20世纪90年代,总和生育率由1970年的5.8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对我国和世界人口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共少生4亿多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基本条件。
  二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1/3左右,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人均GDP从改革开放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上升到74%。人口数量的有效调控,提高了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国民经济总量从建国初的60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万亿元,居世界第3位,人均GDP从不足6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1978-2008年,经济年均增长9.8%,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3倍多。
  三是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据测算,如维持20世纪70年代生育水平,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水资源、能源等将比目前减少20%以上,碳排放量按年人均3.8吨计算,将比现在每年多排放15亿吨。
  四是人口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49年到目前,人口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降至18.1‰,孕产妇死亡率从15‰降至0.37‰,城镇人口比重从10.6%提高到45.7%,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4000万左右,15岁以上国民人均受教育8.5年。人类发展指数从改革开放前的0.53提高到2006年的0.78,到2015年有望全面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60年来,我们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人口发展和人口计生工作走过了非凡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出现快速增长。为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变人口自发无序增长的状态,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党中央陆续提出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和号召,人们的婚育观念逐步转变,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开始得到控制。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都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出重要决定,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形成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进“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在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兼顾解决人口素质、结构等问题。进入21世纪, 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面临环境、资源约束等外部条件下,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由单向适应转为双向互动发展。
  在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对我国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针对人口盲目增长,毛泽东同志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的论点,为倡导计划生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指出人口众多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明确提出计划生育是一项战略性任务,人口素质是关系现代化成败的大事,必须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探索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框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提高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指出人口数量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兼顾解决人口素质和结构等问题。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内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确立了“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全面系统阐述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统筹协调,及其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确立了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是始终贯穿于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主线。60年来,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平稳健康发展的奇迹,今后,我们坚持这条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口科学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
  新中国60年人口发展理论和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人口计生事业的广大工作者和支持者,科学家和实干家,而历届中华人口奖获奖者,在座的各位,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你们心系人口计生事业,集中体现了人口计生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在此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二、近年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进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紧密结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坚实步伐。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集中体现人口计生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并将其作为中央《决定》的重要配套文件来落实,深入开展综合改革示范市创建活动。
  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调推进。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亿,自增率为5.08‰,顺利完成人口计划。今年上半年监测情况显示,全国整体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将预防出生缺陷关口前移,扎实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在12个出生缺陷高发省份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试点地区接受检查的比例平均达到75%左右。新修订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已经颁布,将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启动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试点和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落实出生实名登记、孕产期全程服务管理等措施,开展“两非”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出台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相关政策,据统计,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仍在高位徘徊,但攀升势头趋缓。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信息化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和依据。在完成“十一五”中期评估的基础上,推进“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国各省(区、市)和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启动边境地区、灾区地震带人口发展功能区课题研究。大力推进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建设,初步整合人口计生信息资源,为形成有效的动态监测分析系统、与相关部门实现“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三)落实和完善利益导向政策,计划生育家庭越来越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600元提高到720元,221万人享受到奖励扶助金;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惠及40多万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全面推开,扶助23.5万人。一些地方在养老保险、征地补偿、集体收入分配、林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中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探索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开展计划生育家庭贴息小额贷款、实施“节育奖”、发行用于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的福利彩票等方法,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产生了较好的政策推动作用。
  (四)着力推进优质服务,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步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和人员培训的功能得到较好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网络健全和信息采集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在开展地震灾区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受到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组织实施“十一五”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37亿元,带动地方配套投资19亿元。全国在建的1500个县级服务站和7500个乡镇中心服务站开工率达到99.1%,已竣工投入使用5100个。“人类生殖调节与相关重要疾病的研究”等973计划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五)加强法制建设与实行群众自治有机统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各地修订人口和计划生育地方性法规中,进一步完善了生育政策、利益导向、综合治理等具体内容和措施。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在全国认真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开通“12356”服务热线,实行重大案件预防及责任追究制度,全面落实人口计生群众工作纪律、检查考评工作纪律,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成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负责任人口大国的良好形象。参与国际人口与发展领域的有关活动和国际规则的制定,继续推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及双边合作,我国人口发展模式和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积极评价,在国际人口发展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有的地方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没有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摆上应有的议事日程;有的地方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有的地方对人口计生工作投入不到位;一些经济社会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还缺乏有效衔接。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上下共同努力,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和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重点抓好“四项任务”和“四项措施”的落实。
  (一)关于落实“四项任务”
  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继续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工作。2009年将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7亿以内,自然增长率在7‰以内。
  二是全面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预防出生缺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围绕高发、可防、负担重的重大疾病,认真做好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和均衡营养等一级预防工作。
  三是加强综合治理,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势头。全面落实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等五项措施,加快构建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或影响较大的14个省(区)的指导,尽早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
  四是深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按照“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要求,争取用三年时间,分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省内、区域、全国“一盘棋”。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的衔接。
  (二)关于强化“四项措施”
  一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六大机制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相适应的绩效考评体系;修订完善中央补助地方事业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以奖代投”激励机制;推动县乡服务机构管理机制改革,促进人口计生服务网络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重大课题研究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人口发展战略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和规划的衔接。做好“十二五”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围绕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适时提出人口政策建议。加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积极主动参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快建设国家全员人口综合动态管理信息库,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基层信息统计工作,推进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人口数据的准确性,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三是做好利益导向政策与相关公共政策的衔接,创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环境。协调推动城镇医保、新农保、新农合等制度与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衔接。推进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保险和计划生育手术保险试点。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广泛深入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工程等“五大行动”。
  四是全面实施“强基提质”工程,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定机构和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和职业化建设,建立并完善生殖健康咨询、计划生育医学、人口社工、人口信息、家庭计划指导等计划生育相关专业职业(职称、执业)序列。切实加强基层人口计生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步伐,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再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全面实施第三期流动服务车项目。


  我就通报这些情况,供各位在座谈时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