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功臣聚京城 共迎国庆品辉煌——中华人口奖获奖者庆祝建国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办之三
发布日期:2012-08-11 阅读:3967
中华人口奖获奖者庆祝建国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办之三


  发表时间:2009年9月27日   已被阅读 2134 次  [字号 ]
88×94


88×94


88×94


88×94


88×94


88×94


92×93


88×93


91×93


88×97


84×97


94×94


94×94


94×94


94×94


94×94


94×94


94×94


94×94


94×94


94×94


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座谈会的历届中国人口奖获奖者

第一届(1993年)
叶文志 获奖时任四川省广汉市市委书记
  男,四川省人,1942年11月生,四川省广汉市市委书记。 他从1983年担任广汉县(市)委书记以来,一直兼任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并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人口控制,从而促进了全市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他经常组织市委常委一班人学习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每年召开3次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计划生育工作,并与各级党政领导签定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成效显著。他善于体察民情、民意,努力为群众办实事。1989年创办"优生优育学校",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1989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独生子女"两全保险",解除了计划生育户的后顾之忧。他重视人、财、物的投入,主动为计划生育工作排忧解难,帮助解决经费和人员待遇等问题。由于措施得力,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经常化、法制化轨道,先后5次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徐爱光 获奖时任浙江省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
  女,浙江省人,1935年7月生。浙江省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 她从事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已有30多年,1978年担任省卫生厅分管计划生育的副厅长,1981年任省计生委副主任,1988年主持全面工作。她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当好参谋。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指示,率先在浙江实行人口计划与生育的双轨控制。先后3次负责修订省计划生育条例,推进依法管理。她注意工作方法,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方面身体力行地狠抓浙南地区的后进转化工作。她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人口计划管理,科学制定并实施省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她积极、主动地协调有关部门与单位,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环境。在她的努力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浙江省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一直处于先进行列。

第二届(1995年)
许行贯 获奖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男,63岁,中共党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常务副省长期间,他主持出台了全面推行各级党委、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召集省级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修改《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使之顺利出台;在1987年浙江省生育指标和生育政策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落实"双轨"控制;全面执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投入。多次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推进晚婚晚育、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节育手术收费标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等项工作;解决机构、编制及招聘指标等实际问题。现任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在他的领导下,基金会发展很快,立法、执法工作更加完善。

董殿华 获奖时任吉林省计生委主任
  男,58岁,中共党员,1990年任省计生委主任,在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出计生工作与发展经济、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并在全省广泛推行,使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方针在全省得到进一步落实,全省人口自增率由1990年的12.93‰下降到1994年的7.76‰,连续多年被国家计生委定为一类省。"三结合"经验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家计生委向全国推广。他被省委、省政府评选为政绩突出的优秀领导干部。

邬沧萍 获奖时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73年,民盟盟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高校建立我国第一个人口学专业,是我国最早的人口学硕士、博士生导师,是我国人口学开拓者之一,是公认的我国最知名的人口、计划生育和老年学学者;参与创办了《人口研究》杂志、人口研究所和人口培训中心;建议并促进全国政协成立人口组;积极参加筹备中国人口学会、中国老年学会等并担任领导人;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提出了开展30亿亚洲人口日活动的建议被联合国采纳;编著、主纺和翻译的人口方面著作2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部委级优秀成果奖等10余次;在国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李顺强 获奖时任四川省生殖卫生学院院长
  男,59岁,中共党员,四川省生殖卫生学院院长。李顺强研究员致力于男性节育技术研究,是我国著名的男性节育技术专家,取得科研成果16项,其中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部委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均为第一主研。他研究发明的"输精管注射粘堵法"有效率为98 .3%,被誉为"输精管绝育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创的"直视钳穿法输精管结扎术"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有希望"的新型输精管结扎术,这两项技术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被称为"李氏绝育技术",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运用。

第三届(1998年)
李翰章 获奖时任山东省计生委副主任
  从事计划生育工作18年,1990年任山东省计生委副主任。1988年,具体组织起草了《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他长期主持全省人口目标责任调查考核工作,逐步总结形成了集工作指导、考核评估、规范管理、调查研究、群众监督、奖惩兑现为一体的考核评估体系,在全国多次介绍经验。在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不同时期,及时总结提出工作新思路,有效地推动了全省计划生育的深入发展。他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三统一"等工作新思路。他主持制定了《山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山东省"八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纲要》、《山东省基层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纲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微机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他主持了"八五"重点课题《山东省人口控制政策评估及预测研究》,获得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敏才 获奖时任北京军区计生办主任
  从事计划生育工作20多年,现为北京军区计生办主任。为了做到既少生又优生,他在军区提出了"建站(计生指导站)到团、活动到连、知识到人、服务到家"的工作方法;针对军队男同志多的特点,又推出了计划生育"责任到男、教育到男、措施到男、服务到男"的经验,在全军、全国得到推广。他所在的军区两次被评为国家、全军计划生育红旗单位,他荣立过二等功和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军和北京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他还发表论文报告160多篇,主编和参编人口书籍16本。1994年,他获得首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姜淑琴 获奖时任河北省丰宁县窟窿山乡计划生育助理员
  河北省丰宁县窟窿山乡计划生育助理员,在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艰苦的高寒山区从事计划生育工作22年。姜淑琴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把计生工作与妇幼保健、优生优育、救死扶伤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她为该乡接生两代人,做计生手术上千例,义务治病数万人次。她带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成为该乡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她的努力下,窟窿山乡连续11年圆满完成人口控制目标,计生率保持在100%。她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拥戴和欢迎。 1996年,河北省授予她劳动模范称号。国家计生委于1997年作出"全国计生系统开展向姜淑琴同志学习的决定"。  

于景元 获奖时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710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710所副所长、研究员。他是国内最早进入人口研究领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之一,与宋健等一道开辟了人口定量研究的新方向。 70年代末,他开始应用控制论、系统工程研究我国人口控制和人口目标问题,建立了人口系统模型,为人口定量研究奠定了严格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应用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工作。1980年初,首次进行全国人口中长期预报以及不同控制方案的政策模拟,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人口政策和确定本世纪人口目标及时提供了定量依据。

宋育文 获奖时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
  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自70年代始即从事计划生育药品的质量检定与研究工作,并亲自创建了计划生育药物质量检定研究室。20余年来,她长期从事计划生育新药的质量标准制定,指导新药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曾参加"六五"国家攻关,承担了"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保障了亿万妇女的用药安全与有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四届(2001年)
叶立慧 获奖时为湖南溆浦县观音阁镇的农家妇女
  自1986年3月起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先后担任村计生专干和镇计生协会的秘书长。15年来,在计生这条充满苦涩与甜蜜、不幸与欢乐的道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饱尝了苦辣酸甜,但她始终对计生事业执着追求,矢志不移,为落实基本国策奉献一切,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言行,努力成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15年来,叶立慧送患不孕病、妇科病的育龄妇女到市、县医院就诊360多人次,帮助有困难的育龄群众达2000多人次。她自己家并不富裕,爱人也是农民,体弱多病,但她仅为有困难的育龄群众捐款就达3000多元。叶立慧凭着自己的热心、诚心和爱心做群众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理解和赞扬。她先后十多次被评为市、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01年5月,她被推荐为全省计生系统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参加了巡回报告团,她的事迹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曹景椿 获奖时任辽宁省计生委副主任
  1935年5月生于辽宁省灯塔市。195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曾于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辽宁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从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调任沈阳市计生委副主任,当年6月又调任辽宁省计生委副主任。近20年,集科学研究与工作实践为一身,是全国少有的人口科学研究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的“双肩挑”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突出代表,为推动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届(2004年)
王素银 获奖时任甘肃省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担任省计生委主任的八年期间,业绩显著。1995年,她刚上任时,国家通报甘肃是全国唯一没有完成"八五"前四年人口计划的省份。她带领一班人起早贪抓紧调研,经缜密思考提出了"一年还旧帐、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甘肃的人口计生工作走出困境,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并步入先进的行列。全省人口出生率从1995年的20.65‰下降到2002年的13.1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5年的14.16‰下降到2002年的6.17‰。1999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9,率先在西部贫困地区实现低生育水平。2002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8。据有关专家推算,1995年至2002年,因计划生育,甘肃全省累计少出生170万人,人口出生率下降幅度之大这在西部贫困地区实属不易。

刘秀荣 获奖时任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主任、计生协会会长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腾飞,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北京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3次荣获北京市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单位,并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全国男性生殖宣传教育试点社区先进单位"。管理规范化、宣传网络化、教育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十到人"、"计生扶贫一帮一"、"滚动式五期教育"、"电梯生育文化工程"、"婚育科普志愿小分队"、"男子汉港湾――关注男性健康"等一系列先进经验,得到市、区计生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和平里街道的群众称,刘秀荣是带领他们使计划生育工作实现腾飞的领头燕。

许淑琴 获奖时任河南上蔡县计生服务站站长
  197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计划生育工作,曾担任过乡计生专干、乡计生技术所所长,1996年后任上蔡县计生服务站站长至今。她三十年如一日,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被称为"计划生育参与艾滋病防治第一人",连续5年被上蔡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获驻马店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称号,被河南省表彰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

桂世勋 获奖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从1976年1月起,长期从事人口学的研究、教学和科普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多年来,他个人或主编、副主编人口学方面的著作近20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60多篇。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就对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适合国情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实施综合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议。2000年,他第一个从"大人口"视角出发,起草了《上海市人口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长期规划纲要》。其中,有10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为省级优秀成果奖。1986年,他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帖。

翟振武 获奖时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
  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全程参与了中国人口学第一届及以后各届所有本科生的教学培养工作,创造性地将现代人口分析技术大量引入教学中,加快了我国人口学在技术方法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他主编的《现代人口分析技术》成为中国第一本高级人口分析方法方面的专业教材;主编的《人口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创建了完整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成为中国人口学教学和学科体系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并因此获得第一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中,他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主编和参编了二十几部著作,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公认的创新性理论和观点,丰富了人们对中国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由于1990年代生育率水平一直是一个迷,翟振武在"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中提出的新证据和新结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他的研究成果两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5次获得省部级二等奖。

第六届(2007年)
李金萍 获奖时任沈阳市大东区永丰社区计生协副会长
  两度爬过“生死线”的她敬业守简,依托自己创办的辽宁协和整形医院和沈阳德济医院,扶弱济困、以民为根、以德济世、治病救人,广施爱心。2004年,担任永丰社区计生协副会长,2005年,在德济医院建立社区计生协分会,亲任会长,投资200余万元,创立沈阳首家“德济老年健康俱乐部”,使医院成为弱势群体温暖的港湾。她分文不取并承担每年百万元活动费用。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被先后评为沈阳十大计生人物、沈阳市三八红旗手。

乌毓明 获奖时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70年代初研制成功安全、高效的短效和长效口服炔诺孕酮避孕药。1972年起对进口含铜宫内节育器进行临床研究。80年代与北京妇产医院等共同完成北京金塑铜宫内节育器临床研究,并推广应用于临床。同时负责一类新药卡前列甲酯拴终止早、中孕的临床试验。1985年引进法国米非司酮,并于1992年开始研制国产全合成和半合成米非司酮的临床对比性研究。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2003年主审卫生部和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临床诊疗指南计划生育分册和常用计划生育操作常规。担任中国计划生育杂志、生殖医学杂志、国外医学计划生育、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主任委员。多次参加国际生殖内分泌和妇产科学术会议并发言。1993年来为国家药品监督委员会新药评审专家。

庄留琪 获奖时任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1978年起首次临床试用甾体药物(18甲基三烯炔诺酮,R2233)合并前列腺素催经止孕获成功。参与第2、3、4版《节育手术常规》修订。1985年起设计带消炎痛和铜的宫内节育器于1993年获生产许可和专利,现已在全国临床推广。1998年配合活性 γ-IUD的取出,首次设计宫内取物钳(盒金宝龙医疗器械研究所合作),经临床应用效果好,获专利并在全国临床推广。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科委《中长期技术发展纲要》特殊贡献奖、全国计划生育优秀女工作者、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功臣奖、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第十一届宋庆龄“樟树奖”和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