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使我从“贫困母亲”变成了“幸福母亲”
发布日期:2006-08-30 阅读:1663


   




   图一 汤婉华家救助前的旧居
   图二 汤婉华受助后的新居
   图三 幸福的一家

   今年37岁汤婉华,10年前带着幼小的女儿和多病的母亲嫁到了上海金山区张堰镇秦望村。丈夫在村办企业工作,年收入不过3000元,小叔弱智,没有劳动能力;全家就住在三间又破又矮的小屋里。婚后第二年,她又生了个小女儿,这样一家六个人全靠丈夫一个人在村办企业里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她曾想过出去做点生意以减轻丈夫的压力,可是一没文化,二没技术,三没本钱,怎么可能呢?只好继续待在家里种田、带孩子。2001年,两个女儿长大了,他们面临大女儿上学、小女儿上幼儿园的问题,学费从哪里来?家里的生活怎么维持下去?夫妇俩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幸福工程”市组委会建了个“幸福工程金山项目点张堰基地”。以种植、加工出口蔬菜为主,为“贫困母亲”提供就业机会,她有幸成为第一批被救助对象,并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她抓住基地为“贫困母亲”组织技术培训的机会,仔细听,认真记;基地也还不断派技术人员到大棚里指点栽种培育的技术和方法,在蔬菜种植上她已经从不懂到懂,从生疏到熟练。2002年大棚收入5000多元,2003年8000多元,2004年的净收入达到一万多元。去年的纯收入竟达到了一万伍仟多元,“幸福工程”使她彻底摆脱了贫困。
   如今,她家早已结束了住小屋的历史,搬进了新盖的一座两层两底的住宅楼,楼里配了彩电、装了电话,可说是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