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了“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的积极举措,而切实推进无痛分娩普及,能帮助孕产妇舒适分娩,进一步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有利于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分娩,是件美好而又神圣的事情,可在很多产妇的回忆里,生孩时的疼痛却那么“刻骨铭心”。
“无痛分娩”是分娩镇痛的通俗表达。人类在研究如何降低分娩疼痛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无痛分娩已是一项成熟、安全的辅助分娩医疗手段。
在第21个世界镇痛日,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慈善家杂志联合主办,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公益执行,Babycare提供独家公益支持的“2024世界镇痛日无痛分娩公益行动”正式启动。
蒋勤勤、姜潮、麦迪娜、刘璇、王媛可、孔维6位明星特别担任本次活动的爱心公益官,他们与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国家卫健委科研所生殖健康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邹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杨慧霞三位专家一起,共同呼吁全社会对生育疼痛的关注,倡导“母爱无需疼痛来证明”。
“疼痛不会让爱变多,但爱会让疼痛减少”。一年前,一名五月天的粉丝在演唱会现场给她在产房的闺蜜点了一首《让我照顾你》。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这位孕妇已经在产房疼了两天两夜,是这首歌给了绝望无助的她再坚持的勇气。
2024年这个故事被拍摄成了一支特别的音乐MV,歌曲由五月天公益授权。在本次公益行动中,这支MV也正式上线发布,向社会倡议:在世界镇痛日,关注生育疼痛,母爱无需疼痛来证明。
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的生育文明。但至今仍有人对无痛分娩抱有偏见,担心会对产程或者胎儿、产妇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给想要选择无痛分娩的孕妇贴上“吃不了苦”和“自私”的标签。
然而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产程开始初期就进行麻醉并不会延长产程或增加剖宫产、产钳分娩的几率,镇痛分娩所使用的麻醉用药量也不会透过胎盘影响到孩子。
“无痛分娩的意义不仅在于减轻疼痛,其本身还可以提高产程安全性,使产妇的医疗安全得到更强有力的保障,是未来产科的一个发展趋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杨慧霞曾表示,无痛分娩可以显著降低孕妇分期间的疼痛和不良应激反应,让女性更有尊严、更加得体地成为母亲,也让孕育新生命的体验更加美好。
自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推动分娩镇痛工作也先后出台了多部政策性文件,全国先后有913家医院成为分娩镇痛试点基地。近年来,浙江、江西、上海、贵州、广西等部分地区也将无痛分娩相关费用纳入医保范围,河南郑州等地也发布文件,明确将调整分娩镇痛等医疗服务价格,降低生育医疗成本。今年,国家医保局印发《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分娩镇痛等服务。
多方合力之下,近年来我国无痛分娩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2年,全国913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平均分娩镇痛率已经超过60%,相比2015年的27.5%,成绩显著。
除了药物性的椎管内分娩镇痛,导乐分娩、水中分娩等非药物性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生育疼痛。忍受生产之痛并不是天经地义,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舒适分娩,正在不断推进,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
文/图 郭天睿 | 审核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