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 四措并举,倾力圆计生家庭致富梦
发布日期:2016-01-08 阅读:2923


近年来,寿宁县计生协会积极探索帮扶模式,努力创新运作机制,有效凝聚各方合力,通过有机整合帮扶资金,拓展利益导向渠道,利用小额贴息贷款和幸福工程项目带动计生家庭致力发展经济,转变了群众生育观念,提升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小额贴息帮扶5480户,发放贷款7992.48万元,贴息386.92万元,帮助计生家庭增收1142.63万元;幸福工程项目资金已达188万元,帮扶贫困母亲562人,惠及人口2025,有力助推计生家庭脱贫致富,全面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三到位”,齐抓共管促发展。

寿宁县始终把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和幸福工程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全面系统推进。一是协调到位。县里专门成立了以分管计生的县委常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计生、财政、农办、工商、税务、信用联社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形成了政府主导,计生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模式,建立完善了一套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有效合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每年还专门安排时间听取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帮助解决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帮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政策到位。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行小额贴息帮扶工作帮助计生户发展生产的实施意见》,积极扶持鼓励计生户利用小额贴息贷款资金发展生产;每年初,县计生领导小组还制定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帮扶计生户发展经济工作的通知》,对相关部门扶持农村计划生育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三是资金到位。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将县级配套贴息资金纳入年初的财政预算,并按实结算,确保财政贴息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了计生小额贴息帮扶工作健康、有序地全面开展。

二、兵分“三渠道”,大力营造宣传氛围。

为了让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和幸福工程项目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寿宁县坚持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媒介宣传。充分借助乡村广播、有线电视计生专题节目及计生知识小册子等方式,反复向全县群众宣传这一利益导向制度;二是入户宣传。在每年小额贴息贷款发放摸底申请前期就开始宣传发动,通过乡村干部、小组长、协会会长等进村入户宣传,同时在县、乡、村主要路口悬挂标语,做到家喻户晓;三是榜样宣传。及时总结小额贴息贷款示范户致富的经验做法,做到树立榜样,推广典型。为强化宣传效果,县委、县政府及时号召全县党员干部要树立帮助计生困难户脱贫致富为荣的思想,积极为计生群众贷款提供担保,确保为计生二女户、独生子女户办实事、办好事;同时也让群众明确贴息贷款是用于发展生产的专项贷款,不是救济金,需要按期归还,教育大家树立诚信还贷的意识。

三、巧设“三亮点”,多重保障降低项目失败率。

为把贴息贷款和幸福工程这两项惠民工程做好,切实帮助农村计生家庭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寿宁县巧设“助推器”,全力“接地气”,创新三方面机制,从风险保障、养老、健康等为计生户发展项目设立多重保障。一是解除风险,设立专门的基金为项目借贷保驾护航。2014年,寿宁出台《关于建立寿宁县计生小额贴息贷款风险基金的通知》( 寿计生领[ 2014]6 号),县里投入 50 万元,给项目贷款提供风险保障,解除了金融部门和担保人的担忧。在全县各乡镇分别成立风险基金账户,首期资金3万元,为计生户提供了贷款风险保障。二是设立养老金,致富不了仍有养老保障。计生特殊家庭大部分已无生育能力,并且年事已高,劳力减弱,许多这样的家庭通过项目帮扶仍然无法脱离贫困,或帮扶效果不明显。2014年,寿宁县委县、政府决定,由计生部门先期预付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每年从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抽取5%注入基金,主要用于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特殊家庭养老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和安全援助等服务;特殊家庭的夫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参照企业职工养老金当年发放的标准,予以发放养老补助金。这样,计生特殊家庭即使通过帮扶仍摆脱不了贫困,也有养老生活保障。目前已有58人达到条件。三是开设绿色通道,防止项目帮扶后因病返贫。为确保农村计生家庭在项目帮扶过程中,由于家庭成员健康原因所导致的因病返贫,201546日,寿宁县卫计局、计生协会开创了福建省首个专门为农村计生家庭开辟了看病“绿色通道”系列健康服务。整合资源,启动“健康幸福快车”进乡村,发放健康服务卡,定期组织义务医疗队进村入户免费为计生家庭开展基本项目的体检,计生户凭健康服务卡在县、乡医疗机构可优先享受从挂号到诊疗一条龙的快捷优先服务。

四、创新“三模式”,实现精准帮扶共圆致富梦

一是开展项目评估,使计生帮扶更精准。由于小额贴息贷款和幸福工程项目帮扶面广、提供的资金和时间有限,外加发展的项目缺少预测和评估,总难免有一些受助方出现项目发展缓慢、难以脱离贫困的局面,为使这些机率减到最小,进一步提高小额资金帮扶出真正的成效,同时使数据更具说服力,2014年,县计生协会委托县统计局城调队、农调队,结合我县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和幸福工程帮扶规模、计生户项目经营模式、地域分布、计生户类别等相关情况,开展为期2个月的具体调查评估。通过周密部署,科学抽样,认真细致的入户调查、评估、分析,掌握了帮扶家庭可靠的收益情况,看出了帮扶项目富有成效,寿宁县委、县政府结合项目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把评估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研究帮扶措施,形成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2014]6 号、县委常委会议纪要[2014]6 号、县委常委会议纪要[2014]25 号三份会议纪要等一系列文件。2015年结合项目评估结果,实施精准帮扶。这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省计生协会小组》刊物还专门派记者到寿宁采访和收集相关资料,在刊物上以《把好脉,开好方——寿宁县用好项目评估结果精准帮扶计生群众》为题,用长达4页的篇幅,撰写报道进行宣传;市协会姚智梅会长高度重视,亲自在文章后面进行了专门点赞。

二是技术送到家门口,提高帮扶含金量。两年前,省地矿局勘查发现,寿宁有58.2万亩富硒土壤和68.8万亩富锌土壤,其中,大安乡亭溪村有12825亩土地富含硒、锌。这一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加快寿宁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开了一条致富路。县计生协会以此为契机,在开展项目帮扶中,鼓励广大计生困难家庭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富锌富硒新型农业,2015年以来,县协会充分利用“5.29”会员日、母亲节等节日,积极组织了县、乡农业技术员,把最新的农业技术送到计生群众家门口,使计生家庭在农忙时节,不用出门就能学到新技术、新知识。全县类似的培训达到20多场次,培训人数近千人,取得一定成效。

三是立足本地特色,引领计生家庭地里“掘金”。 寿宁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县,素有“中国花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硒锌绿谷”、“世界木拱廊桥之乡”等美誉,其中,寿宁县土壤富含硒、锌元素,寿宁县计生协会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立足本地实际,引领有能力的计生家庭建好特色基地,以地生财,地里掘金。例如,大安乡亭溪村是寿宁县委县政府列为打造“富硒富锌”农产品品牌战略核心地带之一,亭溪村的叶荣灼、陈丽芳夫妇等三个计生家庭就利用家乡的富硒锌这一有利条件,借助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幸福工程的扶持,用心经营“农家乐”,尝到了致富的甜头。通过“农家乐”的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也结合各自的特点,纷纷引领计生户办起“农家乐”。现在“农家乐”已成了广大计生户发家致富的“聚宝盆”。又如犀溪镇西浦村的二女户繆忠义、叶阿莲夫妇就利用家在旅游景区这一有利条件,借助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幸福工程的扶持,用心经营米糕特色小吃,去年终于搬进了新房圆了安居梦,过上了舒心的生活。

 

福建省寿宁县计生协会  范建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