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在福建20周年:披荆斩棘、阔步前行,梅香芬芳、润泽八闽
发布日期:2017-12-04 阅读:2733

幸福工程福建省组委会于1997年成立。至今,幸福工程在福建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福建省幸福工程从起步到发展、壮大,就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如今已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20年来,在全国组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热心参与下,在各级计生协会、幸福工程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福建省幸福工程已累计滚动投入项目资金10.9亿元,帮扶计生贫困母亲10.9万户,惠及人口49万余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推动福建省人口计生工作和扶贫开发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开辟多元筹资渠道,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福建省幸福工程刚成立时没有一分钱。为筹集启动资金,时任省计生协会会长、幸福工程省组委会主任黄明同志自己捐了3万元,动员办企业的女儿捐赠了10万元,并亲自写信、走访各设区市和企业的领导,极力宣传幸福工程。在他的感召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共募集到启动资金600多万元。多年来,省计生协会历任老会长们也始终心系贫困母亲,为幸福工程捐献爱心。省计生协会原会长张渝民同志连续16年累计向幸福工程捐款13万多元,幸福工程省组委会原主任韦立同志一次性捐款10万元。在省直机关工委的支持下,我们分别于2002年、2006年和2010年在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为贫困母亲献爱心,捐献一日所得”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389万多元。在省直机关的带动下,各地也纷纷开展募捐活动,九个设区市共募集善款1771万元。长泰县则发动村集体捐资80多万元。此外,省农办、省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及各级慈善系统共支持资金590万元,全国组委会支持资金465万元。

2005年开始,由漳州市首创并在全省推广建立了财政国库对已征收的社会抚养费按比例划拨资金投入幸福工程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该项划拨资金达到了2.41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福建省幸福工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幸福工程资金来源实现了从社会募集为主向各级财政投入为主转变,全省幸福工程资金总量从2012年的1.5亿元到今年突破3.2亿元,特别是福州市幸福工程资金五年翻了三倍,跃居各设区市之首。五年来,全省财政投入资金超过了过去15年的资金总量,为全省持续开展幸福工程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持续创新帮扶模式,为受助母亲解决多样化的帮扶需求。帮扶力度持续加大。帮扶资金额度从刚开始的每户每次3000—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最多可达5万元。同时,捆绑使用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协调整合农、林、水、扶贫等涉农部门和团委、妇联、人社等其他部门资源,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更好地增强帮扶效果。帮扶对象从农村计生贫困母亲延伸到城市下岗无业计生母亲、城郊失地计生母亲、流动人口计生贫困母亲以及驻地军嫂等群体。在帮扶脱贫的同时兼顾致富,扶助一部分有能力、有爱心、能起带头作用的能人母亲发展致富,从而带动更多计生贫困母亲实现脱贫。帮扶模式不断创新。在坚持“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帮扶模式的基础上,各地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帮扶方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由分散型向规模型发展,探索实施“公司(企业)+计生贫困母亲”“专业合作社(基地)+计生贫困母亲”“致富能人+计生贫困母亲”等帮扶模式,通过产业引领、能人带动,形成“一乡一精品”“一村一特色”。仙游、长汀县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受助母亲发展生态、环保、绿色型项目;永泰县、蕉城区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扶持受助母亲发展旅游产业;霞浦县扶持15户计生贫困母亲入股三沙镇东山村“淳盛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在全国采用钢筋挂牵新技术种植紫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该村视察时对这种有效做法十分赞赏。安溪县大力扶持计生贫困母亲发展铁观音茶叶种植、加工,并纳入该县“万人茶叶培训工程”,指导传授种茶、制茶技术,使受助家庭“茶叶致富”有了技术保障。厦门、泉州等经济较发达的部分项目县还立足当地实际,有的采取“幸福工程”结合“致富工程”,资金有借有送的帮扶模式;有的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项目扶持、劳动致富”的帮扶模式,财政每年划拨一定资金以幸福工程名义,无偿帮扶计生贫困母亲发展生产经营项目,按照幸福工程管理办法进行跟踪服务管理。

三、积极整合部门资源,不断提升帮扶质量,为受助母亲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年来,福建省各级计生协会联合医疗部门,共开展妇科病诊查47.13万人次,查出常见妇科病8.3万人次,治愈6.94万人次,治愈率达83.65%。省组委会连续多年联合省武警总队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福州福兴妇产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母亲节”期间,到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开展免费义诊、“两癌”筛查、不孕不育症诊疗等服务。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16个县(市、区)实施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生殖健康援助行动”项目试点,为计生贫困母亲开展免费妇科病普查、治疗。福州市联合东南眼科医院为5000多名受助家庭提供免费眼病筛查服务,对188名眼疾患者给予免费手术治疗。三明市连续24年组织医疗专家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偏远乡(镇)村开展义诊活动,并承接中国计生协“生育关怀携手行—家庭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为计生贫困母亲普及健康知识。20年来,全省各级计生协会还联合涉农、劳动、科技、妇联等部门,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方式,共组织受助母亲开展生产技能、文化知识培训21.97万人次。三明市依托相关部门对受助户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创业等培训。龙岩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龙岩市龙翔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育婴师培训。泉州市计生协会连续11年与市科技局联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与咨询服务,每年培训近千人。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福建省各地开始探索以电商助力扶贫。三明市计生协会最早推出电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两年来已培育200多人;龙岩市组织百名计生母亲开展电商培训,并实地参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淘宝一条街,为计生母亲开拓视野,增加就业机会;南安市依托梅山镇北部电商创业园,聘请电商运营专家免费为计生家庭母亲讲解电商技巧,帮助她们熟练掌握电商运营模式,实现“电商培训、实操创业、项目对接、增收致富”。

四、借助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为幸福工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幸福工程福建省组委会坚持每年与项目点联合开展纪念“母亲节”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日”活动,通过发放幸福工程帮扶款、慰问金,走访慰问幸福工程受助户,组织专家义诊,举办各类文艺汇演等宣传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幸福工程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评选幸福母亲、幸福家庭、举办受助母亲事迹报告会等,让更多人支持参与幸福工程。漳州市将每年的五月份确定为幸福工程宣传活动月,大力宣传幸福工程。福州市通过歌舞、闽剧小戏、小品等表演形式,把幸福工程等生育关怀政策融入节目中,并将节目刻录成光盘发至全市每个村居。二是以传统新闻媒体力量开展宣传。幸福工程福建省组委会从1998年开始坚持每月编辑1—2期《幸福工程工作简讯》专刊,并印发各项目点。各地借助中国人口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以及其他地方性新闻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幸福工程工作,展示幸福工程帮扶成果。光明网、中国人口报记者多次到我省开展幸福工程采风,福建日报多次报道各地幸福工程工作。三是以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近年来,福建省计生协会主动适应“微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辟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目前,省计生协会门户网站浏览量达到了56万多人,“八闽生育关怀”、“小组学苑”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分别达8万和2万多人,为幸福工程宣传提供了大平台。福建省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网站幸福工程专栏的用稿量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五、不断扩大帮扶规模,逐步凸显帮扶成效,幸福工程的强大生命力得到进一步彰显。20年来,福建省幸福工程项目点从最早的9个县,发展到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项目涉及1076个乡镇(街道)。福建省幸福工程为全国幸福工程的发展开创了许多福建经验,多次在全国幸福工程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年来,全国组委会授予福建省102个单位“爱心集体”称号,授予256名幸福工程工作者、志愿者“优秀工作者”、“爱心使者”称号,1035名受助母亲荣获“全国幸福母亲”。幸福工程在福建省已发展成为具有社会知名度的公益品牌,成为助推计生家庭脱贫致富的民生工程。在幸福工程帮扶下,那些昔日为衣食而愁容满面的贫困母亲,经过自身及其家庭的辛勤劳动,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幸福之路。幸福工程激发了受助母亲自立自强、奋力拼搏的精神,使她们真正成为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主角,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脱贫的先进母亲,她们在创业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的带头人,有的入了党,有的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还有的成为了乡村干部。幸福工程更唤醒了贫困母亲互帮互助的意识,一大批在幸福工程帮扶下脱贫致富的幸福母亲,怀着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传递正能量。

(幸福工程福建省组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