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帮助困境母亲,建设幸福家庭扶助加勤劳 养牛翻三番
——福建省晋江市幸福母亲郑金花
从“下岗”到创业,她经历了彷徨与困惑的抉择;从创业到成功,她品尝了艰辛与甘甜的滋味。她用实践证明女人凭着睿智、勇敢和勤劳,总会点燃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她就是晋江市桐林村二女户郑金花。
郑金花夫妇俩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没有技术,一直以种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几年前,她与丈夫黄文正毅然从黄土地上“下岗”。之后她干过杂工、摆过水果摊,但对于原本拮据的生活,她觉得小本经营改变不了现状。不甘落后的她也总想干出个样。犹豫不决时,机会悄然而至。“幸福工程”犹如一股春风吹入了她的心田,她被幸运地列为晋江市第二期幸福工程扶助对象。计生协会到她家了解座谈时,建议她养殖黄牛。“黄牛奶营养价值高,养牛很有前景”,她决心把握机遇闯一次。尽管她的亲朋好友认为这是“穷折腾”、“瞎胡闹”,但是她心里有数:“成功与否不是别人说出来的,要靠自己做出来。”她觉得大家不看好养牛主要怕投入大、鲜奶没人要、不懂饲养技术难返本。但是她坚信有党和政府做后盾,不愁鲜奶销路。
经过努力学习,郑金花很快掌握了奶牛养殖的科学知识,随后利用5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购买了两头黄牛仔,包括原有的两头大黄牛,她踏上了创业之旅。养牛每天须面对调配饲料、防疫治病、清扫牛舍等繁重工作,她却乐此不疲。从牛舍、牛栏清理、牛体卫生保持,直到每日产奶前的牛体刷拭,样样自己动手。看着仔牛一天天长大,更坚定了郑金花的创业信心。牛舍、牛栏及牛体卫生始终保持清洁,降低了奶牛患病率和治疗费用。特别是奶牛的常见疾病,都很少在她饲养的奶牛身上发生。在镇里畜牧专家的指导下,她每天细心观察每头奶牛的反刍次数、规律及动态,这样奶牛患病就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牛也可早康复、多产奶。经过一番摸索,她对每头牛都有一定的饲养办法,使它们发挥各自的产奶潜能。由于她饲养科学得法,奶牛一周期下来,一头牛一天可产出7-8斤奶,一天收入近200元。
几年的不懈努力,她的奶牛养殖业从规模到经济效益都明显增加,牛舍里已由当年的4头牛发展到目前的16头。由于牛龄梯次明显,大牛每年可生育4-5头小牛,同时,每年可售出大牛1-2头,每头可售1-2万元。年平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这要多感谢计生部门,有一年我老伴骑摩托车买牛饲料时摔了一跤,右腿骨折。过年时,市、镇、村计生协会领导都专程到我家看望,还送来了1000元慰问金。”郑金花边忙边乐呵呵地说,现在两个女儿一个上中专,一个上小学,她最大的心愿一是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才,二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为自己的人生平添更多的精彩。她还希望能与兄弟顺利完成旧屋析产,争取到二女户安居工程的名额,全家能够住上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