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都在抱怨丧偶式育儿的时候,这个母亲描绘了爱的完整连载之二
发布日期:2019-02-17 阅读:1954

厄运不断,亲人的不离不弃成为追求幸福的底色


覃纯菊没读过什么书,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不管旁人怎么说,她都执意要供两个女儿读书。但是,学费怎么办?能供一个孩子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两个?对于这个缺少父亲的家庭来说,上学所要带来的经济负担还是太重了。


4.png

2005年,懂事的大女儿常青读完初中便主动放弃了继续读书,独自到天津打工。年幼的她初来乍到这座北方的城市,一个月只有500元的工资,再加上母亲每天打小工赚的20元钱,勉强供得起小女儿读高中。


就在所有人认为她们的苦日子终于要熬完了的时候,老天又跟覃纯菊一家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二女儿被查出了肾病。正在上高中的她只能辍学回家养病。


病魔像是缠上了覃纯菊一家。2013年,家里的新房子总算盖好了。丈夫此时查出患了癌症,这让刚刚有所好转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僵局。


像电视里演的一样,一家人长期辗转于医院和家之间,虽然这个男人在过去九年都杳无音讯,但她们依然原谅了他,试图用不多的积蓄挽留住他的生命。在与病魔抗争了两年之后,父亲永远地离开了。


面对亲人的离世,这个家,似乎从未如此脆弱,但也从未如此坚强。因为,所有的苦都受过了,再多一点也无妨。


覃纯菊告诉我们,那段日子仿佛浸透了苦水,每当想落泪的时候,她总爱回忆和女儿们的点点滴滴。因为那些记忆,是甜的。


5.png

这是2001年于全兴老师为她们母女拍下的一个瞬间。那是六一儿童节,傍晚的时候,两个女儿放学后来找她。她当时正在地里干活,又累又饿,俩女儿唤着妈妈,一路蹦蹦跳跳地跑到她跟前。孩子小心翼翼的从口袋里掏出了学校发的饼干,她们没舍得吃,一直留到放学,先给在田里的母亲尝一尝。


于老师说,作为幸福工程的摄影师,他拍了很多的家庭和很多的贫困母亲,但唯有这一家,他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转眼间,十七年过去了。覃纯菊带着我们又来到了当年的那块田地里,跟我们讲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女儿们的这份孝心,让母亲覃纯菊感动了许久,也成为了她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

6.png

在这十七年里,一切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日子好起来了,两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覃纯菊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清瘦的年轻母亲。从她们的笑脸里,我们看到了幸福。


当你顾不上抱怨的时候,生活的苦已悄然褪去


7.png

经过多年的努力,覃纯菊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原本的小屋已经转卖给其他人,母女再也不用蜗居在一张床上。当我们看到覃纯菊的新家时,都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叹:


原来的一盏小灯变成了吊挂在客厅的明亮水晶灯;


原来简陋的家具变成了现代化的冰箱、彩电;


原来只能依靠母亲做小工的微薄收入变成了开小卖铺、养牲畜等多种收入方式;


原来的一家三口变成了儿孙满堂……

 

8.png

富有的人总是勤劳的,现在的覃纯菊家的日常是一副“向往的生活”的模样:几亩菜田,后院供自家食用的猪和鸡,迎着清晨的阳光,母女结伴下地照料牲畜。


养猪是个技术活,不仅猪圈需要勤打扫,猪食也要“精心烹制”。城里的猪吃标准化饲料,他们家的猪吃自家种的猪草。将猪草割回后,打碎、煮熟、水勾兑成粥状,一顿“猪餐”才算完成。


9.png

一家人其乐融融喂完牲畜,回家路上顺手摘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经过母亲的烹制后,这些都能变成他们中午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