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丰评于全兴《中国母亲》《平凡的母亲》摄影作品
发布日期:2021-02-05 阅读:3253

脱贫攻坚在当下社会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国家文明进程的努力,是整个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的社会实践,其对世界减贫的贡献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于全兴先生从2001年起,带着“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委派的使命。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的公益活动感召下,他葆有辽阔胸襟和艺术抱负,怀着“同情之理解”,或“理解之同情”,长期追踪记录了西部地区的贫困母亲们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

1612503416988353.jpg

在他眼中的“脱贫攻坚”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人与人的一种关怀。时间沉淀了20年,他的摄影版图是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曾48次涉足,走访了99个国家级贫困县、320个村寨,采访拍摄了近1300余位贫困母亲。

他愿意用光线中的抒情得到社会蓄满爱的回声,用自己的努力去试图唤醒另一层面群体共情能力。从他作品发布起,很多人联系到“幸福工程”组委会,希望可以给这些母亲们捐款。以“幸福工程”通过“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介入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和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技能培训、健康检查,形成了“扶困、扶智(志)、扶助健康”的救助方法。于是他一次次地锲而不舍,一次次地感同身受,一次次地设身处地,愿意让一个事实,又一个事实一旦进入作品都可能产生情与思交汇的机遇。

1612503520356518.jpg

脱贫攻坚,这个巨大的场域将会有否极泰来的态势。那些散落在大山褶皱之中的村落要依次摘掉“贫困村”“贫困户”的帽子。他爱听山村百姓暖到心窝的热情豪爽,汨汨而涌、心旷神怡地谈论国家要“扶上马、送一程”的脱贫后续扶持机制。他沉浸在落后与进步、历史与现实、神秘与庄严、永恒与瞬间之中。传导着史书上感受不到的温度和情感。也正因此,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个时代最生动的记录。

“幸福工程”摄影,有的是泪与笑交错的心灵成长,有的是善与美交融的人文追求,有的是血与汗熔铸的坚定信念,有的是爱与痛交织的悲悯情怀,有的是情与思交汇的文化感悟……

1612503571116048.jpg

2020年的深秋,在一个摄影提升班上,我听了于全兴先生所作题为《感受影像的力量》的讲座,仿佛这位来自于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的血在沸腾。我听于全兴先生讲:“在拍摄时,要对得起自己按快门的一下。”

凝聚在按动快门的刹那间,摄影家不只要专业的技术和高级的设备,而是有捕捉瞬间的能力和细腻的情感温度。就如书法家要“意在笔先”才去挥毫一般。

由此,我觉得“意”应蛰伏在每个有情怀的艺术家心中,要通过作品唤起生命感悟的释放,更好的表达情感和思想,是值得一生深入探讨的课题。

1612503582200614.jpg

看到于先生放逐在《中国母亲》《平凡的母亲》两部大悲大悯大欢乐的书籍,是于先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将深层蕴含的情感、哲理等进行提炼并外化,是严肃的、诚挚的、具象的作品。

在读于先生大著时,总有个影像在我脑海里出现。在高山深谷中,升起在上空的炊烟,很高而又飘荡,炊烟的下面埋着足够的火焰,火光照亮烧饭母亲欣慰的笑容……

在书的腰封里,数字就能体现时间之味,可以看到内心需要的步伐,真挚的表达胜过一切。凝固的影像不断追溯往昔,缩影讲述着西部女性的生存状态,对苦难的隐忍,对外来现代文明的淡漠。分出彩色与黑白色调作品,是“活性的”“流变式”的观察,足以让麻木的心灵震撼与惊醒,唤起那大脑深处沉淀的痛苦感知,与之共同建构新一层次的痛感审美。

1612503596120282.jpg

我想如果改变世界,摄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能带有某种深邃的历史观,像一面镜子,犀利地反照着人世间。

“个体命运是映现历史的。”艺术态度在时间和空间中将真实形成了一个精神符号。那么于先生在他的摄影坐标系中,表现的是“关注西部女性的生存状况”,发时代先声和人世心声,写人间的烟火味。是人道主义情怀和大悲大爱才能支撑起的守望之情,是懂得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于先生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西部女性最本质的情绪,所作的努力是凝结着苦痛、血泪和强烈的道义,把种种“爱”当成因,也当成果,是起点也是终点。也许,“悲悯”只是爱所包涵的一部分内容。

1612503605104898.jpg

那么用什么方式,才能将想要铭记的瞬间定格成永恒?我想人物摄影是依靠个人感觉与经验对人的状态、命运进行认知、思考、判断和描述,必须涵盖有将“按快门时刻神圣化”,在享受摄影的那一瞬间,凭借心灵的感悟与想象向读者展现一个有意义的画面,这是能打动人心的要素之一。

看到于先生放逐在《中国母亲》《平凡的母亲》两部大悲大悯大欢乐的书籍,是于先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将深层蕴含的情感、哲理等进行提炼并外化,是严肃的、诚挚的、具象的作品。

在读于先生大著时,总有个影像在我脑海里出现。在高山深谷中,升起在上空的炊烟,很高而又飘荡,炊烟的下面埋着足够的火焰,火光照亮烧饭母亲欣慰的笑容……

在书的腰封里,数字就能体现时间之味,可以看到内心需要的步伐,真挚的表达胜过一切。凝固的影像不断追溯往昔,缩影讲述着西部女性的生存状态,对苦难的隐忍,对外来现代文明的淡漠。分出彩色与黑白色调作品,是“活性的”“流变式”的观察,足以让麻木的心灵震撼与惊醒,唤起那大脑深处沉淀的痛苦感知,与之共同建构新一层次的痛感审美。

1612503619785373.jpg

我想如果改变世界,摄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能带有某种深邃的历史观,像一面镜子,犀利地反照着人世间。

“个体命运是映现历史的。”艺术态度在时间和空间中将真实形成了一个精神符号。那么于先生在他的摄影坐标系中,表现的是“关注西部女性的生存状况”,发时代先声和人世心声,写人间的烟火味。是人道主义情怀和大悲大爱才能支撑起的守望之情,是懂得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于先生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西部女性最本质的情绪,所作的努力是凝结着苦痛、血泪和强烈的道义,把种种“爱”当成因,也当成果,是起点也是终点。也许,“悲悯”只是爱所包涵的一部分内容。

那么用什么方式,才能将想要铭记的瞬间定格成永恒?我想人物摄影是依靠个人感觉与经验对人的状态、命运进行认知、思考、判断和描述,必须涵盖有将“按快门时刻神圣化”,在享受摄影的那一瞬间,凭借心灵的感悟与想象向读者展现一个有意义的画面,这是能打动人心的要素之一。

看到于先生放逐在《中国母亲》《平凡的母亲》两部大悲大悯大欢乐的书籍,是于先生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将深层蕴含的情感、哲理等进行提炼并外化,是严肃的、诚挚的、具象的作品。

1612503631101357.jpg

在读于先生大著时,总有个影像在我脑海里出现。在高山深谷中,升起在上空的炊烟,很高而又飘荡,炊烟的下面埋着足够的火焰,火光照亮烧饭母亲欣慰的笑容……

在书的腰封里,数字就能体现时间之味,可以看到内心需要的步伐,真挚的表达胜过一切。凝固的影像不断追溯往昔,缩影讲述着西部女性的生存状态,对苦难的隐忍,对外来现代文明的淡漠。分出彩色与黑白色调作品,是“活性的”“流变式”的观察,足以让麻木的心灵震撼与惊醒,唤起那大脑深处沉淀的痛苦感知,与之共同建构新一层次的痛感审美。

我想如果改变世界,摄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能带有某种深邃的历史观,像一面镜子,犀利地反照着人世间。

“个体命运是映现历史的。”艺术态度在时间和空间中将真实形成了一个精神符号。那么于先生在他的摄影坐标系中,表现的是“关注西部女性的生存状况”,发时代先声和人世心声,写人间的烟火味。是人道主义情怀和大悲大爱才能支撑起的守望之情,是懂得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于先生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西部女性最本质的情绪,所作的努力是凝结着苦痛、血泪和强烈的道义,把种种“爱”当成因,也当成果,是起点也是终点。也许,“悲悯”只是爱所包涵的一部分内容。

1612503733128591.jpg

那么用什么方式,才能将想要铭记的瞬间定格成永恒?我想人物摄影是依靠个人感觉与经验对人的状态、命运进行认知、思考、判断和描述,必须涵盖有将“按快门时刻神圣化”,在享受摄影的那一瞬间,凭借心灵的感悟与想象向读者展现一个有意义的画面,这是能打动人心的要素之一。

我所面对的,是生活在中国西部的贫困母亲。我所记录的,不仅有那些困厄中凄苦的面容和眼泪,更有中国妇女那种坚韧的精神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自2001年始,我只身前往中国西部部分地区,采访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贫困母亲接受幸福工程救助的情况和生存现状。对我而言,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它所孕育的一切都足以吸引我的目光,尽管行程的艰辛已在意料之中,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一次次背起相机。

20年来,从白雪皑皑的高原到奔腾咆哮的江河,从荆棘密布的丛林到荒凉无际的大川,48次的足迹遍布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走访了99个国家级贫困县、320个村寨,采访拍摄了近1300余位贫困母亲。以一个 纪实摄影师的亲历,见证了中国西部贫困母亲的生存状态。

我看见,在不发达的部分西部地区,还有许多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她们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重负。她们忍受着饥饿、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她们在抚育生命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却变得越来越脆弱。她们的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堪忧——80%以上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疾病。

纪实摄影真正的价值,不是摄影师得到了什么,重要的是呼吁社会唤起良知,以期吸引更多的人道援助, 来切实有效地改善被摄对象的生活处境。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改变了中国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的命 运,而我拍摄的幸福工程,仅仅是实现这种朴素愿望的开始。我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特 殊群体、关注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母亲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幸福的生活。

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积极为改善中国贫困母亲的生存现状努力着。二十几年来,在 海内外各种组织和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业绩。部分贫困母亲在幸福工程的资助下,摆脱了贫 困和正在摆脱贫困,那一张张洋溢着欢喜的笑脸就是最好的佐证。

我走过。我看见。

贫困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是我从贫困母亲的眼睛里,看到的不仅仅是哀怨的眼泪,更有一种对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执著。

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

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份母亲的希望。

文/图 国内项目部 | 编辑 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