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日记丨12年从医路,她因信念而坚持
发布日期:2021-03-22 阅读:2435

黄连村卫生室里,打着点滴的乡亲们围在火炉边,喝着热水取暖。黄述飞甩了甩体温计,递给一位患者,在等待村民量体温的间隙,她又出现在药房里配起了药。

将药片和冲剂分拣好递给患者,黄述飞耐心地叮咛着:“这个是一次一颗的,这个是一次两颗的,一定要记好了。”

黄述飞是云南省镇雄县花山乡黄连村卫生室的一名村医,早在2008年,她就开始在这个镇雄偏远的乡村里行医,如今已有足足12个年头。

黄述飞1.JPG

和丈夫一样,黄述飞也是黄连村人。当年得知家乡缺少村医,想着这份工作既可以留在家人身边,又能服务乡亲,黄述飞便去当地卫生院申请报名。

当时院长说的一句话,她一直都铭记在心:“你可以的,好好干就可以。”

入行之后,黄述飞渐渐地爱上了村医工作,同批的村医有不少都转行了,她还一直坚持着,并且决心一直干下去。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在这里生活的多数是老人,看到老人挺辛苦困难的,而我在这里,他们看病会方便很多。”说起对村医工作的热爱,她的眼里闪着光。

黄述飞2.JPG

花山乡素有“小西藏”之称,而身处其中的黄连村平均海拔约1880米,有3400多人生活在这里。在这个年平均气温只有10度的高寒地区,山高路陡而又道路不通、信息闭塞,村民们的家也稀稀落落地散布其中。

每次下乡随诊,黄述飞只能背着药箱、穿着水鞋在土路里穿行,往往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

“其实每次跑农户家里,都是一种锻炼嘛。”她笑着说道。无论什么时候,一旦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黄述飞就会带着药箱,跋山涉水往他们家赶。

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出诊,是六年前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凌晨三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黄医生,你快来!”原来是一户农家的产妇肚子疼,也许快要生了!

大雨如注,黄述飞和丈夫撑着伞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村民家把产妇接出来,再一人扶一边,在泥泞的山路里跋涉。

“那时路上有一处很险很难走,只能扶着她慢慢过来。”那一刻,每一步都艰险无比。

好不容易到了村口,黄述飞的丈夫才找到车,他们立即一起将产妇送到卫生院。历经重重困难,孩子终于平平安安地来到这个世界,这家人对黄医生一直心怀感激。

常年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每回遇见她,村民们脸上绽开的笑容里,都饱含着满满的感恩。

“下乡到村民家里时,他们都很热情,不时会喊我留下来一起吃饭。”黄述飞笑着说。

去年,村里的路经过了修整打通,黄医生下乡走访终于方便些了。村里的孕产妇在生孩子前后,黄述飞都要持续到她们家里走访:“看一下她们有没有营养不良,肚子痛不痛,观察孩子的脐带软不软,全身有没有黄疸之类。”

说着,她爬上了一段草坡,这条路是人们硬生生走出来的。来到产妇家,屋里只有一个女人、三个孩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宝宝。

“你今天怎样?给你量量血压。”

“血压正常。”

“来,给你测个血糖。”

黄述飞从药包里拿出酒精和棉签,认真消毒好之后,给产妇扎手指测血糖。然后转身,打开宝宝的包被做基本检查。

在离开农户家之前,黄医生一直叮咛:“要多喝有营养的东西,多喝鱼汤、鸡汤啊,多吃蔬菜之类的,记得在第42天的时候要换卫生棉,检查一下,要注意休息。”

除了日常的坐诊和下乡,黄述飞还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在参加了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举办的“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后,她运用从中学到的推拿手法给小孩子揉肚子和背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时病人腰酸背痛,黄述飞给他按一下、揉一下,酸疼就会得到缓解。

黄述飞4.JPG

卫生室外的两幅壁画上,“医疗卫生精准扶贫、让村民不再因病致贫”和“白衣天使、医者心”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也是黄述飞当乡村医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

扎根在乡村,她用专业医学知识和一腔热血,尽己所能为村民解除病痛,带着对村医工作的深深热枕,如灿烂的阳光,源源不断地给每位父老乡亲带去健康和希望。


/ 乡村医生支持计划小组 编辑 邵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