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带后富 共奔小康路--新农村新家庭勤劳致富示范户蔡玉梅
发布日期:2009-03-30 阅读:4511

   只见远处田间树立着顶顶白色大棚,地头的小路上一群人挑着满担的蔬菜,来往于田间小道之间。这春耕时节忙着收成的一幕正发生在长泰县岩溪镇上蔡村二女户蔡玉梅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走进基地可以看到菜农们忙着采摘各类蔬菜,一派丰收的场面。
困顿的过去
   上蔡村蔡玉梅、蔡联服夫妇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1998年之前,夫妇俩的日子过得艰辛而苦涩。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年幼的一双女儿需要抚育,所有这一切靠蔡联服外出打小工、做点小买卖和蔡玉梅在家务农,拼命挣钱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曲折成功路
   1998
年蔡玉梅和丈夫根据多年做小买卖当菜贩的经验,并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种植蔬菜有前途,准备自己发展。于是靠着自家的几亩地种起了蔬菜。但是,在致富的路上他们发现自己有想法、有干劲,可缺的是资金,资金问题一直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只有争取到资金,他们才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际,于是他们向亲戚、向好友,通过一切尽可能的渠道筹借资金,正在他们感到孤立无援时,岩溪镇计生办、计生协会得知她的困难后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经考察认为蔡玉梅夫妇勤劳诚信,又有发展项目,符合救助条件,在20033月为她送来“幸福工程”款5000元。这些资金对蔡玉梅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露,夫妻俩兴奋不已,信心倍增,靠着借来的钱及这笔幸福工程款,进一步扩大种植面。虽然暂时解决了资金问题,但面临的困难仍不少。镇、村计生有关领导对他们不仅“扶上马”,而且还“送一程”,经常上门了解生产情况,及时联系农业、科技部门,为蔡玉梅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并提供市场信息,为她发展牵线搭桥,服务引导。2007年底,蔡玉梅夫妇决定将原来的陆地栽培改进为塑料大棚种植,相比陆地栽培的靠天吃饭,塑料大棚的好处是可以错开旺季,这样蔬菜的价位就会比较高,经济效益也比较好,同时他们还引进了滴灌技术,进行科学浇灌,但是,这些技术材料的费用却很高昂,闻知此事,2008年县、镇、村计生又为他们提供了“幸福工程”帮扶款并一下增加到40000元,同时还邀请了平和县山格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至2008年,蔡玉梅的蔬菜种植已从当初的几亩旱地发展成为60多亩的塑料大棚,年营业额近百万元,纯收入10万多元;品种也由单一的蔬菜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蔬菜瓜果兼营,产品销往福州、厦门、漳州等地,从此步入了种植、投产、受益的良性发展轨道。
感恩回报社会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小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蔡玉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直铭记着幸福工程对她“雪中送炭”的恩情,总想着如何回报。为了更好地发展高优农业种植,蔡玉梅联合了4户受助户,成立了长泰县联兴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组织种植户统一种植、统一营销、统一结算的经营方式,进行集约化运作,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在她的带动下,已有20多户家庭开始加入种植大棚蔬菜,大棚蔬菜种植也已发展到200多亩;由于近来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许多在外的务工人员回乡找工作难的问题,她利用自己的合作社积极吸纳就业,增加工作人员,目前她已雇佣了24名工人。蔡玉梅说:“是党和政府帮我走上致富路,我是幸福工程的受益者,帮助别人也是我的一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