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地+农户 ——石室村依托幸福工程打造“新农村新家庭”致富新模式
发布日期:2009-09-06 阅读:3469

长泰县陈巷镇石室村发展蘑菇产业历史悠久,具有资源、技术、市场优势,是群众发家致富的传统产业。2006年,村里把扩大蘑菇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首要选择,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一批困难家庭种植蘑菇、脱贫致富。当年4月,福建省幸福工程组委会韦立主任深入该村调研,对这一构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在市、县、镇计生协会的积极协调下,省幸福工程组委会从2006年开始每年拨出30万元扶贫周转金,专项扶持该村困难家庭发展蘑菇生产。依照幸福工程《管理办法》和救助条件,每年有50个困难家庭分别获得了500010000元的资金帮助,从而解了这些计生种植户的燃眉之急。
  有了充裕的资金作后劲,受助家庭发展蘑菇生产的底气更足了。石室村支部、村委会特地在路边征用一块地,无偿用作一些困难家庭发展种植蘑菇的生产基地,也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为了确保增产又增收,村里多方努力,积极穿针引线,先后与福建紫山集团、漳州锦绣集团等两家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了纽带关系,签订了产、供、销合作协议。按照互利互惠原则,由公司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指导,种植户按标准化要求提供优质产品,实施定价定量,形成产销一条龙。由此,既保障了公司的生产所需,也稳定了种植户的产品价格,增加了彼此的经济效益。在项目运作期间,村里还及时联系县农业局、食用菌办、科协等单位,县农业局、食用菌办、科协等单位给予了全程无偿服务,三年多时间先后为该村蘑菇种植户举办过14期技术培训,印制并发送过蘑菇栽培管理技术专刊21期。与此相配套,村里还整合了两委、农民技术员、流通大户等骨干力量,组成技术攻关小组深入菇棚农户,为群众释疑解难。同时由于是大面积种植,年产蘑菇量较多,在蘑菇生产季节,福建紫山集团、漳州锦绣集团都派技术人员和收购代表常住石室村,为蘑菇种植户指导生产,避免农药残留,让蘑菇生产符合国际生产标准,也方便蘑菇种植户的销售。
“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让石室村困难户家庭走上致富路,使他们感受到长泰县实施“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带来的好处。受助户杨胜莲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原来杨胜莲一家仅靠种地维持生活,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制约,家庭经济一直处于贫困线上。2006年杨胜莲无偿获得一块地,在幸福工程的支持下,她利用大棚种植蘑菇,三年来从蘑菇收入十万元以上,一甩过去贫困面貌。如今的她家也建起小楼,杨胜莲说,她是“企业+基地+农户”最大受益者,如果没有扶贫周转金的及时扶助,也就没有她今天的幸福生活。昔日曾为贫穷而愁眉苦脸的她,现在已成为村民们羡慕的幸福母亲。据统计,石室村的蘑菇生产从200516万平方米,到2008年全村蘑菇种植面积26万平方米,年创产值2000万元以上,占全村年总收入4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