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运作8个周期,滚动投入项目款项829万元,惠及计生家庭2625户(次),资金滚动率连年达到100%、回收率保持零拖欠
长泰县幸福工程帮扶链条何以久畅不梗 从2002年起,长泰县计划生育幸福工程帮扶项目已连续运作了8个周期,累计滚动投入资金829万元,扶助计生家庭2625户(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为可贵的是,该项目工程运作多年来,所积聚的资金不仅越来越多,救助规模越做越大,其资金的滚动率和回收率更是连年达到100%,项目运作一直保持着有条不紊、长盛不衰的良好态势。那么,成就这一辉煌的因素是什么?我们不妨透过长泰的发展模式从中寻取答案。
高站位、多架构,合力烹制“大蛋糕” 作为全省幸福工程工作起步较早的县份,长泰县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曾经有过一段艰难的历程:一方面是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经济基础差、生产资金短缺,需要政府、社会伸出援手的发展所需,一方面是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政府难以单扛独撑的尴尬现状,在这两难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统筹兼顾,走出一条既符合本县基本县情,又能满足计生群众基本需求的发展新路子,这无疑需要智慧和勇气。然而,长泰县委、县政府并没有受制于这些困难条件,站在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他们决心转换机制,不拘一格寻出路,全方位、多渠道地筹措运作,把幸福工程打造成一个凝聚着社会各方力量的爱心工程、长效工程。2002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倡议下,全县4193位干部职工本着“少抽一条烟、少请一次客、奉献一份爱”的殷殷之情,带头捐资46.2万元,从而奠定了长泰幸福工程发展史上弥为珍贵的资金基础,也启动了该县幸福工程的首期帮扶。为了扩大帮扶面,提升救助率,不断做大做强这块幸福“蛋糕”,县里把融资渠道由原先干部筹措的单一制继续向财政注入、社会募捐等多轨制延伸,制定了从每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按比例拨付的财政预算方案及实施细则,并鼓励社会热心人士特别是爱心企业踊跃捐赠,形成了长期有效的以政府为主体,以社会为旁翼的融资体系。涓涓细流汇成河,几年来,县财政先后拨付56万元,加上企业、个人捐资的近百万元,全县累计筹得项目资金150多万元,达到了人均7.82元,为幸福工程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重诚信、强机制,悉心端平“一碗水” 幸福工程资金来之不易,如何看紧看好,并“用之有道”,这不仅涉及到捐赠者的情感问题,更是整个项目帮扶链能否健康持续运转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资金的及时发放、全面回收,确保每个周期不受梗阻地持续再滚动,长泰县幸福工程项目办在资金的管理上可谓煞费苦心,实践中,他们总结并形成了一套缜密而有效的游戏规则:一是选准受扶对象,对照省幸福工程组委会规定的五个条件,把有限的名额照顾给既讲信用、守诺言,又真正需要救助的计生贫困母亲;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做到不暗箱操作、不个人说了算,不优亲厚戚、不搞特殊照顾,不利用职权占用资金、不冒名顶替,对受助者名单、发展项目、资助金额张榜公开,并邀请人大、政协、妇联参与监督;三是完善风险担保,建立了由乡镇政府向县一级集体担保,再由村委会联同两个有经济实力的村干部或受扶对象亲戚向乡镇一级个案担保的风险防范机制,把责任逐级向下移,把风险控制到最小化,并实施规范性的借贷手续,以保万无一失;四是挑准还款季节,确立每年2月春节过后甘蔗、蘑菇、柑桔、香蕉等本县主要农果作物收获季节为还款时限,既利于项目资金的回收,又利于3月份春耕到来之前把新一期的帮扶资金投入再滚动;五是严抓财务管理,设立专用帐号、专用科目,指定专人负责、专人审批,实行专项管理、专项审计,做到收有凭、支有据、票据齐全、手续合法,一切资金来往都经过当地金融部门和县会计中心流转、审核,确保专款专用。
扶上马、送一程,强筋壮骨“硬道理” 勤劳的动因在利润,帮扶的目的在发展。没有资金做支撑,再好的生产项目也是无源之水;反之,有了资金而没有合适的生产项目,资金也可能成为无本之木。如何帮助群众选择一项适合自身发展条件的生产项目,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这是长泰县幸福工程帮扶链久畅不梗、良性发展的又一成功因素。在实践中,他们摸索并完善了一套独到的选项标准,并在全县推广应用:一是讲究“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农时季节、市场需求和受助对象的文化素质、个人特长及家庭经营条件等因素,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不搞一刀切,不拥一窝蜂。二是巧打“短、平、快”,注意引导受助对象选择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生产经营项目,特别是当年投入、当年受益的项目。三是紧随市场需求而“起舞”,注意关注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动态,搜集有用的市场信息,加强对市场营销的调查考证,及时指导受助群众选择季节性强、产品适销对路、价格高、效益好的发展项目。为了保障受助群众增产增收,提高他们科学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从而达到既治穷、又治愚,既治标、又治本的最终目的,县幸福工程项目办经常组织乡镇、村干部和科技人员,依托乡镇文化技术学校和村人口学校,不定期地为受助群众义务培训,教会他们掌握一两门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零距离的服务。同时,还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确立每个县直科局“挂一村包五户”,每个乡镇领导具体负责一个村,每个村干部承包一个受助户的幸福工程长效服务机制,从资金的配置、项目的选择到产前、产中、产后的跟踪指导,以及一年12个月的服务流程等等,都做了明细的规定,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受助群众解决生产难题,为整个帮扶链条的持续、健康运转添油加劲。
(福建省长泰县计生协会,邮编363900,电话0596-833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