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家庭
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幅员面积5954平方公里,下辖6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92万,是我国大型装备和动力设备的重要制造基地。近年来,德阳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前列。自去年全国创建幸福家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幸福家庭 健康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实施以“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两大体系、开展三大行动”为核心内容的人口计生“123工程”,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引领人口计生工作上新水平新台阶,人口计生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全力保障活动有序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试点工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幸福家庭 健康发展”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及时出台了《关于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专门成立全市人口与家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工作领导机构,确保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保证创建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在创建工作实践中,我们紧盯“幸福家庭 健康发展”这一总体目标,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首先在市辖旌阳区、什邡市开展试点,同时要求其它地区结合本地实际,选择2—3个社区和2—3个乡镇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和成效后逐步推广。什邡市在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建设的优势,在促进家庭“文明倡导”上有新举措;绵竹市在试点工作中,优化整合“计卫合作”资源,在家庭“健康促进”上做新文章;广汉市在试点工作中,积极推进“五全”工作模式,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抓手,在家庭“优生优育”上出新经验;中江县、罗江县在试点工作中,把创建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在家庭“致富发展”上搞新结合;旌阳区在试点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五优”工作理念,在家庭“奉献社会”上见新特色。全市创建活动基本形成了一地一品、精彩纷呈、亮点突出的工作格局。
(二)构建两大体系,着力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一是全程代理,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幸福是一种感受,提升幸福感受需要温馨、愉悦、欢畅的环境氛围。为了让群众享受到便捷舒心的计生服务,我们从创新人口计生社会管理体系入手,全面推行“全程代理制”。按照形式个性化、工作人性化、服务温馨化的标准,以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无偿代理为主要形式,通过内部运作,全程承办申请人申办的所有与人口计生有关的事项。村(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兼任代办员,根据群众的申请,向群众一次性告知所办手续、程序、申报材料及办理时限,在指导、帮助和收集好群众申办的事项后,及时到上级便民服务中心代为办理有关手续,并把办结情况反馈给群众。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为骨干,村(社区)便民服务代理站为纽带的人口计生全程便民服务代理网络,此举有效提升了我市人口管理服务水平,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许和欢迎。
二是服务家庭,升级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把市人口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转型升级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机构,打造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品牌。首先是做好规划论证。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家、学者、各层级资深的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人才到苏州、宁波、福清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全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和论证;其次是建设示范基地。将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打造为全市人口家庭公共服务示范指导基地,增挂“德阳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牌子,调整内设机构、拓展服务职能,开设生殖健康服务、孕前优生促进、出生缺陷干预、科学育儿指导、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教育和援助、妇女健康检查、老年健康指导、人口宣传教育、12356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培训、全市人口家庭服务指导等综合服务职能。目前,各项筹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今年底,“德阳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行;第三是升级服务网络。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要求以各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为依托,全面优化升级服务网络,建设市本级、县(市、区)、镇(乡、街道)、村(居、社区)四级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上要求规划标准统一,在机构名称、外部标识、功能布局、服务形式、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到规范一致。通过服务网络升级,基层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开展三大行动,倾力关爱社会重点人群。一是开展“失独”关爱行动。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应是最需要关爱和帮助的家庭,也是人口计生部门最应该关怀和扶助的家庭。我市着力推进“特别计划生育家庭再生育关怀项目”,为计划生育家庭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以及经济扶助,帮助重建幸福家庭。政策服务即为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家庭开辟再生育审批“绿色通道”。技术服务包括对办理了再生育手续的家庭由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其建立“再生育全程服务档案”并提供心理辅导、优生指导和与再生育有关的技术帮助和相关项目的免费服务。经济扶助即对已再生育的家庭每户给予医疗补助和孕期营养补助,合计不低于3600元;对仍未再生育且已退出育龄期,女方年满45周岁的夫妻双方由地方财政保障其提前按国家特别扶助的标准每人每年给予不低于1200元的经济扶助,直到年满49周岁纳入国家特扶; 二是开展青春关爱行动。市人口计生委通过联合教育、卫生、团委、关工委等8个部门共同出文,建立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与“心海护航”等项目对接合作等方式,着力拓宽关爱渠道。通过开展“青春期教育进校园”活动,实施“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青少年健康教育探索与推广”等服务项目,开办青少年青春期成长公益讲座、发放相关知识卡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等方式助推关爱行动。目前,德阳市“青苹果之家”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已在建设之中。同时,建立大中专学校青春关爱咨询室、社区青少年教育咨询服务室试点工作也在探索中。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今年,我市计生协会召开全市会员代表大会,修订完善了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特别增加了志愿者条款,并号召全市计划生育协会围绕家庭对“生产、生育、生活、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组建不同类型的家庭志愿服务队伍,为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提供志愿服务。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在创建活动的总体设计、工作定位、功能设计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在创建活动的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把握和改进;三是在创建活动的政策支持、人员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弘扬德孝文化,倡导家庭文明。德阳是德孝文化的发祥地。通过开展德孝感恩行动,以“德孝·阳光家庭”、“感恩·你我同行”、“关爱·托起希望”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催人奋进、感召社会的家庭故事、先进事迹,推选和表彰一批示范家庭,大力弘扬德阳“德”、“孝”传统文化,引导社会、家庭形成崇德尽孝的良好风气;二是优化家庭服务,促进家庭健康。进一步推进人口和家庭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合理整合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制定服务规则和标准,提供规范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开展避孕药具进小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建立避孕药具便捷服务网。以女性健康工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殖健康免费指导和咨询服务;三是推进优生优育,保障家庭幸福。开展幸福新婚行动,全面推行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和免费婚育保健咨询指导服务。开展优生促进行动,努力扩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优生指导的覆盖面。开展科学育儿行动,成立全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暨科学育儿协会,举办公益性科学育儿讲座,提供免费科学育儿指导咨询服务,大力倡导和推广科学育儿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四是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家庭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惠民利民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多部门合作和多种帮扶救助方式,支持城乡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五是加大统筹力度,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对创建活动的认识,不断增强抓好试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和科学借助社会力量与资源,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推动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