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工程 ”照亮致富路
发布日期:2016-07-20 阅读:2372

“打枝要注意,切莫连根锯。压条要填土,让它接地气。施肥不再多,多了根变玉。要想采好茶,季节与手法。”日前,笔者走近幸福工程受助户—--邓冬梅的茶叶种植加工基地,远远地就听到她用顺口溜热心地教姐妹们打枝、压条,俨然一个熟练的技术人员。

邓冬梅是漳平市双洋镇城外村人,45岁的邓冬梅,曾经为经济的窘迫愁容满面,也曾经为生活的拮据辗转难眠。然而,“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犹如寒冬里的炭火,温暖了她、改变了她,让她的人生从此不同,让她告别了贫困,尽享幸福之花。

“城外村旱地多水田少,山地多平地少,村民们一直都是从事传统的水仙茶种植。因为自己没有水仙茶种植技术,我生产出来的茶叶销不出去,两个孩子上学要用钱,平时的柴米油盐要用钱……”起前几年的尴尬岁月,邓冬梅的还是有些难过。

 “现在好了,吃穿住不用愁了。”讲到这里,邓冬梅长长舒了口气,好像把心中的苦水都倒完了。

2010年6月,双洋镇计生协会在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中,成立“幸福工程”项目实施——双洋镇生育关怀项目基地,镇计生协会了解到了邓冬梅家的情况后,安排她到基地就业,每月工资1600元。

听到消息,邓冬梅满心欢喜,“茶叶种植加工基地离家近,可以照看孩子;每个月还可以领1600元工资,贴补家用;农忙时还可以干农活。”

 一进基地,邓冬梅干活就比别的员工卖力,每天起早贪黑,有时要催好几次才下班。其他员工取笑她:“你来的这么早,走的这么晚,基地又没多开你一分钱,你傻啊?”邓冬梅却说:“1600元的工资对我来说够多了,干活要对得起这些钱。”听了这些话,其他员工有些不好意思。

在茶叶种植加工基地上班,仅有劳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梨树的打枝、压条、施肥、套袋及茶树打枝、采摘等基本技术。为此,基地负责人每年都要组织员工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每次培训,邓冬梅都非常认真,由于只有小学化的,好几次想把培训中的重点记下来,但许多字写不出来,既没学好,还耽误了时间。于是,平时就爱哼小调的邓冬梅把培训操作的知识编成顺口溜。

三年的历练,三年的学习,邓冬梅成为基地内“学习最用心,工作最放心,处事最热心”的“三心”员工。邓冬梅的表现,基地看在眼里,并多次给予她奖励。

邓冬梅原来也有5亩水仙茶,只是管理不理解,收成差。2014年12年,她想自己发展水仙茶产业,自己种茶制茶。于是,她又是想到了幸福工程,经过她的申请,镇计生协会考虑到邓冬梅在生育关怀基地已经干了4年,也有了一定的技术,又勤劳肯干部,于2015年1月,给她2万元的幸福工程无息借款,有了2万元的幸福工程款,邓冬梅不但对失管的5亩水仙茶重新进行管理,还新种村了5亩,而且还建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如今,邓冬梅种植、加工水仙茶的技术不断提高,规模年年扩大,“明后的年,我还要在茶园套种一些杨梅等水果,到时再请们们到家采摘,那时的茶园绿中带红,一片成熟的景该有多好呀,我还准备再建增建一层房子。”邓冬梅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憧憬。


漳平市双洋镇幸福工程项目办  兰姬谐 陈阿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