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帮助困境母亲,建设幸福家庭从破旧的房屋到新建的四层楼房,到相继购买了彩电、冰箱等大家电,再到配起了小车,吴平英夫妇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终圆了一家子的小康梦。
吴平英、吴瑞昂是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的独女户,2004年女儿的“呱呱坠地”让夫妇俩欣喜之余,顿感日子更加捉襟见肘。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夫妇俩双双外出务工,但收入微薄又不能尽心照顾孩子让他们决定回乡种植食用菌,努力在家门口闯出一条致富路。
塘后村冬不冷夏不热的气候很适宜种植银耳、香菇等食用菌。2005年,夫妇俩回村后着手谋划种植事宜,但启动资金让他们犯了难。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鼓励他们申请幸福工程和小额贴息贷款。当年,他们申请了2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和5000元的幸福工程款,再加上筹借到的1万余元资金,搭盖了简易菇棚,种植了2万多筒的香菇。那一年,吴平英夫妇通过食用菌种植便实现创收3万余元,她看着收入远比外出务工可观,又能在家照顾孩子,决定就在家门口大干一场,自此,夫妇俩走上了食用菌种植的道路。期间,乡政府和计生协会多次联合县农业技术部门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并及时联系夫妇俩参加培训。2006年,恰逢县里组织食用菌种植户前往古田县学习,熙岭乡政府、计生协会为他们争取到了前往学习的机会,此次学习让吴瑞昂掌握了恒温房的搭建技术和种植经验。学习回来后,掌握了更科学地种植技术的吴平英夫妇,顿感信心倍增,他们又申请了1万元幸福工程款和2万元小额贴息贷款,搭建起了2个恒温房,增加种植银耳等食用菌品种,种植规模扩大到4万多筒。有了恒温房后,土地利用率得到充分提高,银耳等食用菌种植由原先的一年种植一季到一年四季都可种植,夫妇俩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当年收入7万余元。
致富不忘带乡邻。通过多年的食用菌种植和销售积累的市场资源,吴平英、吴瑞昂看到了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的希望,不甘于现状的夫妇俩,2014年又带头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用6-7亩土地,成立食用菌基地,种植银耳、香菇、滑菇及猴头菇等菌类15万余筒,他们还鼓励计生困难户加入基地一起走上致富路。当年基地种植户4户,计生户1户。为了更好地打开食用菌销售市场,让种植户的腰包更鼓,他们还在基地旁边搭建了小加工厂,加工生产盐水菇、香菇干等加工品,基地食用菌主要销往上海、福州、泉州和古田等地,当年基地年产值可达2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基地中的计生困难户条件得到改善。同村的二女户张香菊,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家中主要收入靠夫妇俩种植少量的银耳、香菇,销路主要以外地收购商前来收购为主,销路不畅,年收入不足1万元,生活清贫,2016年加入食用菌基地后,纯收入一年达3万多元,经济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吴平英、吴瑞昂夫妇俩的辛勤付出,食用菌基地发展愈趋稳健。2017年,基地食用菌种植已达30多万筒,种植户6户,其中计生户3户,年总产值40万余元。
图/文:林丽月 编辑:陆香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