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往99个国家级贫困县 用影像帮贫困母亲展笑颜
发布日期:2020-11-24 阅读:2536

在大千当代艺术中心的“幸福——脱贫攻坚成果汇报展”上,一整面墙的贫困母亲照片令不少观众驻足良久,这些照片全部出自摄影师于全兴之手。

19年来,他先后48次前往西部地区的99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拍摄了1300余位贫困母亲,定格下她们的泪水与微笑,也真实地记录下母亲们接受帮扶后的生活巨变。

遇见巴青才仁,眼泪止不住流

1996年,正在《家庭报》工作的于全兴组织策划了“幸福工程”在天津的母亲节募捐活动。这个公益项目主要以贫困地区母亲为救助对象,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

“当时我看了很多资料,但99%都是文字,只有一张照片。”摄影记者出身的于全兴立刻想到,能不能用影像的方式表现、记录这些贫困母亲的状况,寻求更多的社会关注?

2001年,于全兴终于找到机会实现这个想法,“当时是冬天,我就想去最冷的地方,看看这种恶劣条件下贫困母亲的真实生活状态。”

他出发的第一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隆乡杂年村。“从县城到乡里,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加上冬天氧气稀薄,我第一晚头疼得根本没睡着,嘴唇都是紫黑的。”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他走进了路边一处低矮的冬窝子,“进屋一看,连张床都没有,一进门对面就是一堆牛粪,旁边有个土灶,木架子上放着些锅碗瓢盆。”

这是藏族母亲才仁巴毛的家,她的丈夫去世了,12岁的女儿巴青才仁又生病了,肚子疼,无法上山采虫草,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完全失去了经济来源。“怎么不去看病?”“哪有钱嘛。”看到孩子痛苦的表情,于全兴决定,改变行程带巴青才仁去州里看病。

QQ浏览器截图20201124122035.png

12岁的巴青才仁病了,母亲却没钱给孩子看病。

在乡政府宿舍,于全兴拿出一个苹果给女孩。“她轻轻咬了一口,就不吃了,把苹果塞进了袍子里。”翻译告诉他,巴青才仁从来没吃过苹果,她要把苹果带回家,给妈妈尝一尝。当时,于全兴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这里的贫困深深刺痛了他。

在州上最好的医院,巴青才仁被确诊得了胆囊炎,治疗过程只花了70多元钱。但因为缺少这笔钱,这个12岁的女孩已经疼了整整3年。

70元钱,可能会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于全兴感到,手中的相机沉甸甸的。

一张照片,改变顾彩莲的命运

“如果谁能借我一些钱,养一头牛,转过年来下了小牛,我就可以还钱。”2001年11月4日,26岁的顾彩莲向端着相机的于全兴说出了自己最朴实的愿望。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这张照片,她的愿望很快得以实现。

2.png

2001年,于全兴在云南第一次采访顾彩莲,这张照片后来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那一年,在云南省丘北县官寨乡丫口村采访时,于全兴无意间走进了顾彩莲的茅草房。与其说这是间房子,倒不如说它是个石头垒起来的窝,身高一米八二的于全兴需要弯下腰才能进去,“屋里黑乎乎的,也没有灯,一口锅、三四个碗、一把壶和一床看不出颜色的棉絮,就是全部家当。”

倚在门口的顾彩莲脸色苍白、浮肿,她告诉于全兴,自己生了第二个孩子后就胸口疼,经常咳嗽,一走路就喘,干不了地里的活。即便这样,她还得每天拖着病体编织竹箩,“一年能卖100多块钱。”

“那你就有钱看病了。”于全兴随口说。“没想过。孩子好几年没沾过肉腥,快过年了,这钱能给娃买点肉吃。”听了顾彩莲的回答,泪水又在于全兴眼眶里打转,他赶紧按下了快门,“当时手抖了,仔细看,那张照片是有点虚的。”

2002年,于全兴在北京办了两次展览,全国媒体都把焦点对准了顾彩莲。一位大学生站在这张照片前哭了,“我感觉这位母亲在和我说话。从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坚忍,我一定要帮助她。”随后,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给顾彩莲寄信、汇款。等到2005年于全兴第一次回访时,她已陆续收到了2.8万元捐款,生活有了巨大改变。

3.png

2005年回访时,顾彩莲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

“她的病好了,家里盖起了新房,养上了牛和猪,还买了缝纫机、自行车,屋里挂满了风干的腊肉。”于全兴说,“我不敢说百分之百,但基本上我采访拍摄的这些母亲,尤其是2004年以后我开始做回访的这些母亲,基本上都得到帮扶了。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影像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脱贫给母亲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随着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的笑容更灿烂了。”

带学生进山,城里孩子受洗礼

2004年,于全兴调入天津师范大学任教。除了想创建摄影系培养摄影人才,他还有个私心:老师有寒暑假,他能有更多时间去拍摄、回访这些贫困母亲。“我再去回访的时候,就不是采访和被采访的关系了,是朋友,或者更像是亲人关系。虽然有几年或十几年没见,但见了之后觉得这家孩子就像是我的孩子,见面之后都忍不住抱在一起哭。”

从2009年开始,他在回访中还带上了自己的学生,“想让他们到中国最基层的地方,体验生活,感知社会。”一次实践活动结束后,有学生在心得中写道:“回顾大凉山之行,震惊和感动之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贫困,感受到了知足,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后来,于全兴还仔细观察过这群孩子的变化,“开学后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饭,只要是跟我出去采访过的,餐盘里一个饭粒都不会留。”

在于全兴看来,无论帮扶形式如何变化,母亲们有一点始终没变,“她们对待贫困没有抱怨,而是有一种很坚韧的力量。你给她们创造条件,她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发展。这一点是我比较欣慰的,也促使我坚持回访到了今天。我更多地展现了母亲们向上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力量,那帮得了一时,也帮不了一世。”

因为疫情,于全兴没能完成今年的回访计划,他盼望着明年能有机会再去,“以后再拍,我希望拍的都是幸福母亲,也希望有年轻人来接我的班,这是一个幸福的事业。”

感动瞬间

“神圣的山峦,像父亲的臂膀……无论你走遍天涯,吉祥幸福永远伴随着你。”19年过去了,于全兴仍然记得藏族女孩巴青才仁为感谢他帮自己治病而唱的这首歌,更忘不了孩子紧紧拉着他的手舍不得让他走的情景。那一年,第一次走进西部的于全兴下定决心:尽我的所能,用影像的方式,帮助一些母亲脱贫。


图/文:于全兴  编辑:国内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