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帮助困境母亲,建设幸福家庭张家口市 2004 年正式启动幸福工程。 5 年间来已连续发放两期幸福工程项目款,项目点覆盖 7 个县区、 18 个乡镇 41 个村,共投入救助资金 79.4 万元,累计滚动投放资金 153.4 万元,资助贫困母亲 538 位,扶持受助对象发展种植业 391 户、养殖业 97 户、加工业 50 户。幸福工程被誉为“幸福之花” , 灿烂光彩映红了张垣大地。
一、高度重视,多方协作,统筹推进
各项目县党委、政府将幸福工程项目作为全县的一项重点工程加以谋划,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协调有关方面提供技术、设备、资金支持,切实解决项目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务实谋划,论证充分,降低风险
各项目县将有项目发展基础、群众有较强致富愿望和能力的地方确定为项目点,并认真搞好项目的考察、论证、申报工作。怀安县双家房村人均种植水稻 8 亩,有较丰富的稻草资源,以往稻草开发利用率很低,不少群众有加工稻草绳的想法,但缺乏资金购置设备。幸福工程投入 10 万元救助金,帮助该村 50 户贫困母亲从事稻草绳加工项目,每年每户可盈利 5500 元。
三、科学运作,多样模式,创新发展
采取“政府牵头,部门协作,资金捆绑,合力攻坚”的方式,使幸福工程的少量资金投入到较大的项目之中,整合了社会资源。在中小项目运作中,充分体现因地制宜,采取“公司 + 农户”、“项目 + 农户”、“合作社 + 农户”、“基地 + 农户”和农户独立运作等多种模式,均获得了成功。
四、严管资金,顺畅流转,强化效用
各项目县将每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和项目的发展后劲作为综合考虑条件,按需提供资金,对发展后劲大的家庭适当倾斜,并严把救助资金“担保关”、“借贷关”及“回收关”,资金回收率和滚动率均达 100% 。一是严把“轮次关”。将每个轮次的运作时间控制在 1-2 年,提前对下一轮项目点、项目户进行摸底考察,使得收回资助款后,确保在两周内再次投放;二是严把“担保关”。项目县与项目点、项目户实行层层签订借款协议书,履行经济担保责任。若受助户不能按时还款,由镇政府出面协调并担保,促使担保起到实质作用;三是严把“透明关”。将扶持户名单、扶持款额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由县财政将项目款拨到乡财政,再经乡信用社为每个受助户办理存折,以“直通车”的形式发放到受助户手中。
五、“三治”并举,突出“造血”,宣教结合
依托会员之家、人口学校,组织科技、卫生、农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为贫困母亲举办各类培训班。每逢“ 5 · 29 ”、“母亲节”、“ 12.18 ”等大型宣传活动日,宣传幸福工程及各方面知识,并开展生殖健康检查、咨询义诊等,促使她们树立学文化、学技术、快致富的新观念。
六、力挺品牌,实现脱贫,效果明显
5 年来,我市积极打造品牌效应,使幸福工程成为全市“站得住、叫得响、靠得实”的特色品牌。幸福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母亲“有本事、没本钱、脱贫难”的问题。一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实施以来,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140 多万元,每个项目户年人均增收 1800 余元,户均达到 6000 多元, 510 户贫困母亲通过救助已脱贫或基本脱贫告别了贫困,脱贫率达 95% ;二是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幸福工程的影响下,广大农民群众传统婚育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少生才能快富”、“多生孩子不如寻条致富路子”,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同时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计划生育工作融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计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河北省张家口市计划生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