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幸福工程”15周年献礼:幸福工程结硕果,受助母亲展笑颜——“幸福工程成果展示年”专题报道
发布日期:2010-05-04 阅读:4011

   序 言:我区自1998年被幸福工程福建省组委会确定为首批幸福工程项目试点县(区)启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十三年来,先后共实施了十三期救助项目,累计滚动投入救助资金220.8万元,共救助贫困母亲481户,惠及家庭人口2516人,项目点覆盖13个乡镇152个行政村。全区累计救助的566户(次)中发展种植业200户(次)、养殖业145户(次)、加工业47户(次)、经商业88户(次)、运输业72户(次)、其它行业14户(次)。前十二期救助的470户人均增收913元,其中447户贫困母亲通过救助告别了贫困,脱贫率达95%,资金回收率达100%。我区在大力实施“治穷”的同时,还把治愚和治病工作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来抓。在“治愚”方面,为贫困母亲举办科学技术、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农业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117期,参加培训的人数达1753多人次。在“治病”方面,结合每年“母亲节”和“5.29”会员活动日组织区计生服务站和区妇幼保健院以及市、区疾控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贫困母亲健康检查55次,诊查贫困母亲994人次,查出常见妇科病262例,治愈244人。十三年来全区被救助的481户贫困母亲受到全国、省、市计生协会和幸福工程组委会表彰的有51人。
  十三年来,我区开展了3次募捐活动,筹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2000年“母亲节”期间开展了“为贫困母亲献爱心”活动,全区计生系统及区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捐款共6210元(已上缴省组委会)。2002年“母亲节暨幸福工程活动日”期间,我区又开展“为贫困母亲献爱心,捐献一日工资”募捐活动,共收到募捐款35097元(省返拨后用于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20058月,区计生协会和区扶贫开发协会筹备领导小组联合倡议为贫困地区和贫困母亲开展募捐活动,这次活动共筹集募捐款53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
  2010 年是是幸福工程创立的第 15 个年头,也是蕉城区“幸福工程”项目运作第13个年头,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把今年的工作主题确定为“幸福工程成果展示年”,为了围绕和配合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确立的这个主题,我区结合“第十四届母亲节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日”活动开展“幸福工程成果展示年”系列报道,其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向全社会汇报我区13 年来幸福工程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展示13 年来成千上万个得到幸福工程救助的贫困母亲及其家庭的巨大变化;在向全社会展示的同时使公众更多的了解幸福工程、参与幸福工程、支持幸福工程!
          幸福工程为我排忧解难
  七都镇贝河村二女贫困母亲黄月华倾其所有,加上贷款和亲友援助,从外地引进2000多棵盆栽白玉兰成苗精心培植,创业初期为节约成本,夫妻俩舍不得雇工终日埋头苦干;为防止他人偷盗和捣乱,女儿被送到了外婆家,俩人晚上就睡在草棚里;为防止霜冻,常常夜间烧火化霜……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白玉兰苗木一天天的长高壮大,眼看收获在望,可突然遭受霜冻,被冻死200多棵,损失10000多元;丈夫在屠宰生猪时又不幸受伤,使本已欠债的家庭雪上加霜,月华再也难以开口向亲友借钱了!夫妇俩正在为无资金给白玉兰树施肥而愁眉不展时,镇协会将3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送到了田头,月华立即将其用于白玉兰树施肥,除草雇工加强园地管理,仅一年就增收了8000—10000元,月华也成了七都远近闻名的“花后”!这位自强、自立的贫困母亲致富不忘他人,积极带动10多户计生户种上了盆栽白玉兰,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帮助,还在自家建立起了购花点,向七都花农收购白玉兰,共同走上致富路。如今的黄月华已经拥有了20多亩2500多株的白玉兰基地,每年给她带来3万多元的收益,在当地已置一套120平方的新房,两个孩子均送到城关读书。街坊邻里们看到月华家的生产变化,也纷纷放弃了二胎生育,甚至自觉落实了结扎措施,将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发家致富、自主创业上来了。
  同样,在七都镇大厅村有位二女母亲名叫陈雪华,2003年她多方筹措资金从顺昌农科所引进雪橙苗,与村民合种了60亩,可是刚种下不久,雪橙不知得了什么病大片树叶枯黄掉落,夫妻俩的心情犹如那树叶一样往下沉!正当陈雪华一筹莫展之际,镇计生协会专门请来了镇农艺师到他家果园,为雪橙“把脉”开药,估算全园喷药、雇工等就要3000元,可家里的积蓄已全部压在园子里了,这让他们犯愁了!就在这节骨眼上,镇计生协会帮助陈雪华申请到了3000元的幸福工程款,果树终于得救了!转眼到了还款的时间,陈雪华不仅及时还上了款项,还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对原有120亩雪橙进行了改良嫁接,今年收成可达到100吨,明年预计可达150!他们也已在当地购买了宅基地,准备盖新房!
  飞鸾镇二都下村二女母亲林灼粦,2006年东挪西借种下了十余株“妃子笑”荔枝,可是有一天精心呵护的荔枝树中有好几株出现枝叶扭曲变形的情况,一两株果树还不能开花结果,有的果树甚至出现果实畸形脱落现象!农艺师看后,认为荔枝树出现了一种名为“荔枝瘿螨”俗称毛蜘蛛的虫害,这种虫害如不及时灭杀,会造成荔枝果实畸形,危害极大。十多株荔枝树正处在开花期,如果全面使用“尼螨诺”等无公害农药进行灭杀,所有费用至少要3000元,可家里哪里还有什么钱?镇计生协会了解情况后,将林灼粦列入幸福工程救助对象,提供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款,及时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虫害灭杀后,荔枝树当年就喜获丰收,收成销售后净赚2万多元,如今已扩大种植荔枝30株,年收成150担!夫妇不仅及时还上了幸福工程款,还在年底加盖了一层新房!
  金涵乡琼堂村二女母亲雷春花2004年在信用社贷了5000元开始试种4亩柑橘和蜜柚,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和资金,果树生长一直不好,不但没能增加收入,还欠下了信用社的贷款无法还。2006年,由于缺乏生产资金,甚至无法给果树施肥,严重影响着柑橘、蜜柚的生长,同村人的果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时候,她家果园的果实仍然稀稀疏疏、粒粒可数,急得全家老小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农技人员查看后,认为必须立即治理病虫害、增加施肥并及时嫁接才能增产增收,可是没有钱什么事都干不成!就在她们全家求助无门时,区、乡计生协会将5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交到了她的手上,雷春花立即对果园进行病虫害治理和施肥,对果树进行修剪、嫁接,通过加强管理,果树长势果然很好,2008年取得了丰收,共采摘蜜柚2000公斤,加上柑橘收入和果园养鸡等收入,当年经济收入达到2万多元,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扩大果园面积达到8亩。
           幸福工程助我转亏为盈
  霍童镇小石村二女贫困母亲刘婉如,一家人全靠责任山上的那几亩毛竹林和一天只能赚7块多钱的小摊点过日子,年收入不到5000元,小摊点因没有本钱进货,只卖一点本地面条和粉干,没有几个顾客光顾她的买卖,生意异常冷清! 2006年,刘婉如幸运地获得了5000元幸福工程款的资助,在人流密集的农贸市场边找到了一间15平方的店面,并扩大经营规模,不仅卖粉干和面条,还增加了大米、鸡蛋、紫菜、味精、地瓜粉等销售项目,货源充足、生意兴隆,一天可以赚三四十元,一个月下来1000多元没问题!家中那片因经营管理不善、收成不好的毛竹林,也在镇农技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和一年来的辛勤劳作,长势渐渐变好,收入也有1万多元!第二年更是喜获丰收,不但解决了孩子学费问题、日常生活的费用,还积攒了三万多元。2008年,得到幸福工程滚动续助的刘婉如夫妇,整合自有资金大胆地开办了一家竹木加工厂。现在的刘婉如不再是个无资金、无技术的贫困母亲了,他们家拥有一片高效益的毛竹林、一间兴旺的食品店和一个日进斗金的毛竹加工厂,年收入三万多元。大女儿高中毕业后去厦门就业,小女儿在宁德高级中学念书,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上幸福的生活。
  洋中镇溪富村二女户左丽春,全家七口,上有年老体弱的双亲和未婚的兄长,下有幼小上学的女儿。平日除了种地瓜和水稻外,就是靠砍柴、卖柴来维持生计,过着艰难贫困的生活。2007年,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5000元幸福工程款,种植蘑菇4000平方尺,她把整个的心思都扑在蘑菇生产上,不仅虚心向种菇经验户求教,还起早摸黑全天守候在菇棚里,监护蘑菇生产全过程,做到了诚心学习、细心种植、精心管理、耐心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每平方赚1元多,纯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但项目到期时,因兄长在外打工大腿严重骨折,花费了一万多元钱,致使她还款成了大问题!最终,诚信朴实的左丽春还是走亲戚找朋友借钱把资助款给还上了。第二年,在区、镇协会的体恤关怀下,左丽春获得了“幸福工程”的续助,她扩大种植蘑菇5000平方尺,基于往年的种植经验和当年的市场价格高,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不仅还掉了所有的债务,还提前还清了幸福工程续助款!摆脱贫困后,她把种植的经验心得与其他二女户交流,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收入。如今左丽春夫妇还买了几间房子,一家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陈言禄、雷春英是三都镇斗帽村的二女扎户,靠养殖大黄鱼维持生计,但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不足、气候恶劣导致鱼病蔓延,养殖失败、血本无归!夫妇俩想改进落后的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科学养殖大黄鱼,但仅购买鱼苗一项,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在他们夫妇绞尽脑汁都束手无策时, 20065月雷春英无比欣喜地获得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资助款,夫妇俩立即购买了鱼苗,引进了新技术、设备,通过一年辛勤劳动和科学有效的管理, 20075月,大黄鱼养殖获得了大丰收,并随着鱼价的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雷春英夫妇说:“没有幸福工程救助款,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像我们这样幸运,能够得到社会大家庭的帮助,让我们都把幸福带回家!”
            幸福工程让我扬起风帆
  九都镇坑尾村二女母亲胡小云与丈夫要供养年迈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妹妹,日子过得紧巴巴!2007年,拿着妹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胡小云心里说不出的酸楚:马上开学了,大几千元的学费到哪里去筹?懂事的妹妹决定放弃上大学出去工作,望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妹妹手中的通知书,胡小云深感焦虑既内疚又痛苦……为了挣钱,胡小云夫妻常常天不亮起床,摸黑回家,有时连续劳作几日几夜不休息,可累死累活,一天挣不到30元,一家人勤扒苦做,节衣缩食,还是捉襟见肘、困顿不堪!为了圆妹妹的大学梦,让女儿过上好生活,她和丈夫咬着牙东拼西凑了3万元承包了一块地种植花生。然而,2008年初的一场冰灾使地里大部分种苗都冻死,直接经济损失上万元!才刚起步就遭受如此大的打击,她心灰意冷……20097月,九都镇计生协会及时给她送来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救助款,鼓励她树立信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于是他们用这五千块钱和筹借来的四万多元购买了一部小的面包车跑起了运输,因她所居住的村庄地理偏僻,进出依然没有自己的班车,自从通上了水泥路后,他们家的车跑这条线路尚属独家生意,因此收入相当不错,月收入能达五、六千元,家里的经济环境大大改善。才半年的时间,基本还清了借来的钱,妹妹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九都镇洋岸坂村二女母亲宋嫩英,四世同堂,八口之家,尽管夫妻俩整天起早贪黑地围着土地转,也仅仅是解决个温饱问题!2001年,宋嫩英夫妇举债2万元,做起了茶叶收购的生意,由于缺乏经验、资本又少,很快把借来的钱也给赔了进去,生活较前更为困苦,全家老小八口人指着几亩茶叶的收入维持生计,常常入不敷出!2005 10月,获得“幸福工程”5000元资助款的宋嫩英夫妇,承包了十亩荒山,种上了台湾柚橘,2008年底这批台湾柚橘上市时每斤能卖到1.1元比普通芦柑多收入0.5元,当年就获利2万多元,大大缓解了八口之家的经济危机!2008年底,她和丈夫商量用赚到的钱开了一家副食品店,每个月也能为她带来两、三千元的收入!到2009年,她家种植水果、茶叶、经营生意等各项收入达到7万余元,俨然成了村里的致富典型户,不但还清了欠款,还盖起了二层的小楼,她的大女儿也考上了大学,每天看见她都是笑容满面!富裕之后,宋嫩英经常在她家小店向村里的姐妹们传授种植管理柚橘的经验,带动该村新发展柚橘150多亩!
            幸福工程使我紧握商机
  黄灼平是一个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二女母亲,虽然她嫁给赤溪镇桃源村一户贫穷人家,但从没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2004年她反复思考、多方论证后,大胆做起了收购茶珠的生意,但终因资金不足、经营难上规模,家庭人均收入始终徘徊在村人均线之下,勉强度日!镇计生协会为黄灼平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所感动,及时将她列入了“幸福工程”的救助,送上资助款5000元,并帮助她联系到小额贴息贷款予以配套帮扶。灼平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同他人合伙扩大茶珠收购数量和品种,灵活经营。经过一年的劳作,不但如期归还了“幸福工程款”和信用社的贷款,被评为模范信用户,还用受助后赚来的钱开了一家农资肥料经营店,丈夫李新团在村级换届中也被推选为村支书。每当黄灼平讲起她家的致富经时,总会激动地说:“是幸福工程帮了我的忙,在我最需要时助了我一臂之力,是茶珠铺就我的致富路!”
  黄琼梅嫁给八都镇闽坑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余养明,家中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个祖上相传几十年的旧衣柜!两个女儿的相继出世后,琼梅带头做了二女扎术,决心靠勤劳的双手来改变贫困不堪的家庭现状!但由于两个女孩年幼在读,全家的生计仅靠一亩三分地及农闲时外出打些零工来维持,而琼梅身体长期又有疾病,生活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琼梅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步履维艰!20093月,黄琼梅拿出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开辟了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兔棚,尝试饲养家兔20多只,但数量这么少的家兔养殖收入,仅够解决家中大小的温饱问题,想脱贫致富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则必须扩大养殖规模!可钱在哪呢? 200912月,在镇计生协会的帮助下,黄琼梅获得了5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他们先后购进了8只母兔和50多只家兔,扩大兔棚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增加饲养家兔达80多只。养殖期间,镇计生协会还联系区、镇兽医站的技术员入户为琼梅传授家兔养殖的方法及病害防治知识,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受助半年就创收10000多元!充满阳光的笑容灿烂地洋溢在黄琼梅这一位昔日贫困母亲的脸上,也使越来越多的二女户家庭纷纷主动及时地落实了节育措施,步入到少生快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幸福工程帮我创业兴家
  虎贝乡下楼村二女结扎户彭玉屏,是我区首次实施“致富能人+计生贫困母亲”幸福工程新模式的第一批直接受益对象,现在是“闽东德鸿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股东和员工。彭玉屏家原并不富裕,为了生计,她和丈夫吃苦耐劳,起早贪黑地干活,种地、代销香菇料、竹木加工等等,凡是能够挣钱的买卖几乎都尝试去做! 2004年,看到许多人大规模地养猪、成效显著,夫妻俩也盖起了面积达30平方米暖棚,粉碎玉米秸杆、酒糟等作为杂食,科学喂养起母猪来。暖棚养猪两年,夫妻买了彩电,冰箱等,生活日益富裕起来了!可是好景不长,2006年夏天生猪发生疫情,肥猪价格大跌,猪苗才1.2元一斤,这一年她亏了3万多元!于是彭玉屏及时放弃了养猪,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蒸笼加工点,2007年彭玉屏夫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闽东德鸿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夫妇俩全力打拼,那一年净收入10万元!彭玉屏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10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厂房,实现规模加工生产,然而资金不足依然是横亘在他们致富路上的一道大难题!就在这创业的紧要关头,区、乡计生协会于20098月为他们提供5.5万元的幸福工程项目救助款, 彭玉屏夫妇受助后立即启动 “致富能人+计生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救助新模式,吸纳11名 “无资金、无发展项目、无担保、无职业”的计生贫困母亲进他们厂务工、计件取酬,夫妇俩不仅不用贫困母亲承担经营风险,负责到期全额返还幸福工程资金;还在运作期终一次性付年息给贫困母亲作为分红。——此举带动了当地更多的计生贫困母亲得以脱贫!进厂务工的二女彭贵妃说,没想到在家附近就能上班,不仅能兼顾家庭、孩子,每个月还有900多元的收入,现在对生活更有信心了!彭玉屏夫妇也感谢地说:“幸福工程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办厂的资金缺口,还帮忙我们解决了用工需求,预计今年年产值可达160万元,真是太感谢了!”
  石后乡大岭村二女扎户杨正花,丈夫长期外出务工,但收入微薄,家中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子女需要照顾,家里的那半亩赖以生存的稻田也常常连年绝收,这对于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当杨正花为全家的生计忧心忡忡、悲观绝望的时候,石后乡计生协会为她争取到5000元的资助款,杨正花还积极参加了乡协会组织的贫困母亲技能培训班,通过学习及对大岭村气候条件的综合分析,选定了种植柑橘这个项目。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也遇到了很多挫折、走过了很多弯路,但每次乡计生协会都及时为她伸出援手,还选定了村主干与她结对子跟踪扶持。渐渐的,杨正花的柑橘种植事业步入正轨,金秋十月枝头硕果累累,杨正花激动地告诉我们:“我就粗粗的算了一下,今年能挣2万多元,可以过个像样的春节了!明年争取再多种植一些,让孩子他爸也回来帮忙!”
              幸福工程令我茁壮成长
  赤溪镇由知村二女母亲傅巧斌认为,“只要把孩子培养教育好,生男生女都一样”, 19932月生育二女后她第一个主动落实了绝育措施,夫妇俩齐心致力于发展家庭经济和对两个女孩的培养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该夫妇发现从事耕牛养殖、出租、贩卖是一种极好的致富路,但终因投资额过大无法付诸实践!镇协会闻讯,适时地送上了5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还帮助她争取到3000元小额贴息贷款。在各级计生协会的帮助支持下,经过一年辛勤劳作,傅巧斌的耕牛由原来的8头扩展到12头,年收益上万元。2007年,傅巧斌在“幸福工程”第二期的续助下拥有水牛18头,每年从事耕牛出租和贩卖收益可达2万多元,成为赤溪镇第一大养牛大户,不但及时偿还了“幸福工程”款和信用社贷款,还被信用社评为星级信用户,并在赤溪购地建房。傅巧斌致富后,积极把多年牧养耕牛的经验、技术和销售渠道无私地和其他计生户分享,带动左邻右舍和本村组其他计生户发展耕牛牧养,使耕牛牧养在赤溪镇形成一条相当稳定的产业,年出售耕牛50余头,产值40余万元,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又一选择!2007年傅巧斌的长女被哈尔滨大学录取,成为由知村第一个上大学的女孩;2008年次女以优异的成绩被宁德一中录取,深受由知村群众羡慕!傅巧斌也被选为协会小组长,幸福工程多年的支持和帮助使傅巧斌以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到协会小组长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出色,傅巧斌多次被镇、区两级协会评为优秀小组长,2005年还被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评为“幸福母亲”。2009年村级协会换届选举中,傅巧斌被推选为由知村计生协会会长,成为赤溪镇计生协会换届后村级唯一一个女会长。
  洋中镇藤村二女户冯惠平生活贫困,想发展经济,缺乏启动资金,要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2007年欣喜地获得5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她立即行动起来!她和好姐妹余惠钗(二女户)合作创办了一个竹制品加工点!在建阳一家竹编厂运回半成品材料,让许多赋闲在家的计生贫困母亲到她厂里来编织竹座垫,计件取酬。许多有小孩的妇女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前来打工,每月可以赚到五、六百元,既能照顾好家庭、孩子,又能赚到小钱贴补家用,一举两得!为了进一步方便前来务工的贫困母亲,她克服困难,专程跑到建阳竹编厂学习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回来后她改变了原来定点编织加工的做法,有创意的采取定点培训、入户加工、因人指导、质量把关的新路子,让贫困母亲姐妹们把加工材料领回家编织,做到不出门就能赚到钱!这一方法,人人称赞,户户欢迎!后来,冯惠平还众望所归地被推选为洋中镇藤村计生协会秘书长,她工作认真,平易近人,爱帮助计生贫困母亲,在育龄妇女中树立了良好的威望!她说:“我自己曾经也是个贫困母亲,有幸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脱了贫,我现在一定要把对“幸福工程”的感激之情回报给社会,因此能为计生困难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有多辛苦,我都心甘情愿!”
  幸福工程点亮了贫困母亲的心灯,圆了贫困母亲的致富梦, 一位位贫困母亲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她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幸福工程的实施,也使贫困母亲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的家庭因此注入希望而焕发了活力,先后走上“脱贫路”、“致富路”,贫困母亲终于过上了扬眉吐气的幸福生活!在上述几位幸福母亲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像她们一样得到“幸福工程”救助的贫困母亲和贫困家庭,从困苦到喜悦,从不幸到幸福,“幸福工程”在蕉城这片土地上遍地开出了幸福之花。“百花盛开才是春,大家致富才算富”,如今蕉城区幸福母亲们的成功经历在无数计生户中广为流传;众多脱贫母亲也现身说法,积极帮助其他计生贫困母亲和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幸福工程”幸福一方百姓,希望在“幸福工程”的影响和号召下,我区有更多贫困母亲的辛勤创业能结出更加美丽而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