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垂小镇贫困母亲的梦想
发布日期:2011-01-30 阅读:345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国 56 个民族的足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1 月 27 日 早 8 点,我们从腾冲县城出发,前往 52 公里以外临近缅甸的边垂小镇——猴桥镇的黑泥潭村,这里是栗粟族聚居的地方。出发前,熟悉情况的人告诉我们,那里的气候很冷,要多穿些衣服。我心想:毕竟是南方,能冷到哪儿去。哪知到了村子刚一下车便有一股寒气迎面龚来,尽管穿了毛衣和秋裤,身上还是有些发抖。走进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幢幢用竹子和破木板搭起来的木屋,我感到有些诧异。腾冲,这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就在它的辖区内且距离只有几十公里的地方,却还有一群这样的贫困人口,他们好像远离现代文明,与我们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家四口人围坐在火堆旁

镇领导带着我们走进一座木屋,屋子里点了一堆火,有个小姑娘坐在火堆旁烤火。我在屋里绕了一圈,房间里阴冷阴冷的,墙边对 头放了两张旧木床 ,床上堆了件没罩被面的被子,几件衣服零乱地挂在绳子上。几缕阳光透过用竹子编成的墙,让阴冷昏暗的屋子有了一点光亮和温暖。不一会儿,一位 30 多岁的中年妇女走了进来,这大概就是女主人了。镇领导招呼她坐下和我们聊一聊。

四口人居住的卧室

她叫余福艳,今年 36 岁,有三个女儿(栗粟族一家可生三个孩子)。大女儿叫余艳聪,今年 15 岁,读初三。由于学校离家较远所以平时寄宿,每周末回家。二女儿余艳仙, 13 岁,上初二,和姐姐在一所学校读书。小女儿余艳娇,今年九岁,在寨子里读小学三年级。现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们的学费都免了,但生活费还要自己承担,小女儿在家吃饭每月的生活费会少一些,两个读初中的女儿每周回来每人都向母亲要 30-40 元钱的食宿费,一个学期每人约 680 元钱,两人需要 1360 元,一个学年就是 2720 元。这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讲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对这个只种了 4 亩山地,靠吃政府救济的家庭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用这仅有的 4 亩山地,她们种了包谷、土豆和草果(一种调味品),由于土地贫脊,每年打的粮食也就有 500 多斤,只够全家人吃 4 个多月,政府每年给 150 斤的救济粮,剩下的都要花钱去买。种的草果也只能卖上 1000 多元钱。农闲时,大人们便会去打零工,每天能有 20 多元钱的收入,但这样的日子每年也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加上政府给的 1000 元低保费,全家每年的收入只有三、四千元,这已经是最好的年份了。聊天的时候得知她家还有几十亩荒山,可以用来种核桃树、红油茶树等经济型作物,每亩只要投入 7000 多元钱, 4 年后每年就可收入 3-4 万元,但是因为没有钱,也只能是一种梦想。

余福艳的丈夫去年赶集时出了车祸,抛下她和三个女儿。为了藏夫,她欠下了 3000 多元的债务,也不知何时才能还上。大女儿为了给家里节约开支,已经决定不再上学了。当我问她还想不想上学时,她含着眼泪向我点了点 头,她的愿望就是能上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这样每年就可以得到 1500 元的补助,既给家里节省了开支自己还能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替妈妈分担一点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儿不假,小小的年纪就想着要替大人分忧了。我又把目光投向了这位苦命的母亲,问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说:能多挣点儿钱,让孩子们都能安心的读书,把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儿。对我们来说,这简直不算什么,而对她来讲是最大的奢望了。

这样的居住条件寨子里不只一两户

接下来,我们又走访了几个家庭的母亲,同村里的代表进行了交流。从她们那里得知,这个村子约有 130 多户人家,像余福艳那样贫困的家庭不在少数。不同的是,他们的丈夫都还健康,能替女人们分担许多。他们都希望能够有朝一日,在拥有的荒山上种上些核桃树和红油茶树等经济作物,每年能有稳定的收入,这样孩子们的读书就不成问题了,家人的生活也会大大改善。

成熟的草果

冬天就在扎手的冷水里洗衣服

中午时分,我们离开了寨子。在和村民们告别时,我们看到了他们眼中充满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