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愿者的感受与行动
发布日期:2013-04-02 阅读:2743

【编辑提示】: 张语城,一位高中同学。在2012年的12月,分别参加了两次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人基会)的公益活动,便被爱心所感染,便不得“安生”,便不得不做些什么。于是,他与他的同学们组织起来,动员新东方、理工大学等机构开展了一项“助学爱心互动”公益活动。其内容就是倡导那些学姐学哥们,把自己在出国留学过程中所使用过的教科书和辅导材料等捐献出来,再提供给那些即将踏上海外求学之路的后学们。经过论证,他们编写了“活动计划书”、“实施方案”以及宣传海报、纪念明信片等相关工作素材。他们在自觉且默默的计划着,实施着,并将活动中的捐赠款项捐赠给人基会”幸福工程”项目。以下是他们的一些工作资料,我们也未进行修改。把这些刊登出来,一是对他们爱心的认可与尊重;二是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向他们学习;三是起到一些宣传推广作用,以使多人参与。祝福他们!


                            一个自愿者的感受与行动


去年年底,在基金会的组织下,我有幸参与了两次基金会的活动。在这两次活动中,我收获颇丰,献与大家分享。

两次活动都是捐款性质的慈善活动,但是形式却不一而同。一次是著名歌手张杰在某购物中心举办的慈善签售会,另一次则是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慈善义卖会。不一样的形式,相同的却是无数参与者的爱心。

有时候,在寒冷的冬日遇到一两个乞讨者的时候,我会想慈善应该怎么做?是号召富人捐出他一辈子也用不到的多余的财富吗?这看似在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在这两次活动之后,我有了新的体会。

在第一次活动中,有一位老奶奶让我记忆犹新。在签售会卖专辑的地方旁边,我们设置了一个旧衣物捐献点。虽说当天购物中心由于签售会而异常火爆,但是我们的捐献点却少有人问津。这时来了一位老奶奶,穿着很朴素却很精神。她拿着一大包衣服来到了我们面前。问:”孩子啊,这是收衣服的地方吧?”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松了口气,简单的登记后,默默地离开了。我低头看看她拿来的衣服,很干净,很新。她显然早有准备,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今天有这样一个活动,便特地赶过来。我想我们的社会最需要的便是这样的人。

慈善应当是一个流动的良性体系。捐助者的捐赠使得一大部分人走出贫困,生活得以改善。当这些人能自给自足之后,怀着感激之情,他们也会从受捐助者成为捐助者,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慈善并不能只简简单单的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提供生产资料,让受捐助者掌握一门技能,一门可以改变生活的技能。无论是贫困母亲救助项目还是张杰的星空慈善都是这样做的,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第二次活动中,在听遵义母子的访谈时,在看着妈妈看着健康的孩子的甜蜜笑容时我真正感受到了良性循环的慈善带来的改变。同时我认为善举的本身可以传递生活的信念,让无助的人感受社会的友爱,这是无形的鼓舞和与生活抗争、改变生活的动力支撑。我看过一本影集叫《贫困母亲》,用照片描绘了一组组家庭的现状以及他们的改变。许许多多的人通过慈善改变了整个人生。我认为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