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考察团到了张掖市甘州区,首先走访了三十店四社的受助母亲徐桂玲。一进门,只见她家的院子里已放上了小条桌,桌子上摆满了刚刚出锅的自家产的土特产:毛豆、玉米、南瓜、土豆。见到了这么多亲人,徐桂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一个劲的把大伙往桌前让着,大家围坐在桌前,边吃边听着她的介绍。在得到帮扶前全家老少7口人,每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周围的邻居们很少看见她脸上的笑容。2006年1月,她得到了4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在政府的帮助下又筹措了一些钱,买了6头牛,还修了圈舍,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家的年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翻,日子有了奔头,她那紧锁的双眉舒展开了,久围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她逢人就讲,是幸福工程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说着,她领着大伙来到后院的牛舍,看着一头头肥壮的肉牛,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为她高兴。当葛主任问到:你挣了钱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她回答:要供娃好好读书。是阿,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孩子是母亲的未来,只有母亲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母亲的素质得到提升,她们的孩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离开徐桂兰家,我们又趋车来到了长安乡二闸村项目点,阴霾的天气不时吹过一阵阵凉风,尽管大家感觉有些凉意,还是兴致勃勃地听着乡长的介绍。2006年一月该村被确立为幸福工程项目点,争取幸福工程资助款36万元,区政府配套24万元,乡政府配套30万元,政府帮助受助户协调小额贷款100万元,共投入救助资金190万元,帮助150户贫困母亲家庭建日光温室大棚。为确保项目成功实施,乡政府专门成立了幸福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已初见成效。听完乡长的介绍,大家随着她走进了温棚种植基地,这里共有温棚32座,占地100亩。向前走着,正好碰上迎面走来的受助母亲佘爱花,大家和她聊了起来。佘爱花全家3口人,自从生下女儿后即患上多种慢性妇科疾病,再加上女儿也是体弱多病,经常看病吃药,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当她听说有幸福工程资助款后,主动提出申请,经过村民评议和乡、县项目办审核,她被确定为救助对象,得到2000元资助款,乡、村政府又帮她协调了5000元小额贷款,建起了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开始种植无公害蔬菜,在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当年冬天就收入8000元,不仅还清了贷款,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听了她的介绍,大家那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图一:受助母亲徐桂玲家门前挂的牌子
图二、图三、图四:听取项目负责人介绍党寨镇幸福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图五:徐桂玲介绍受助后项目实施情况
图六:苑处长仔细看着徐桂玲与项目办签订的资助款使用协议书
图七、图八:在徐桂玲的牛舍前
图九:葛部长耐心询问项目的发展情况
图十:长安乡幸福工程项目种植基地
图十一、十二:听取乡长对项目实施情况的介绍
图十三、十四:与受助母亲交流
图十五:苑处长与县乡领导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