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大工程建设“美丽海淀·幸福的家”
发布日期:2014-07-29 阅读:2691

六大工程建设“美丽海淀·幸福的家”

北京市海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计划生育协会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常住人口340余万,是北京城市功能拓展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要求,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民生建设,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倾力打造“美丽海淀”,并于2011年全面启动创建幸福家庭工作,通过积极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文明倡导、宝贝计划、青春健康、健康生育、生育关怀、心灵家园”六大惠民工程,广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着力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积极促进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为在“十二五”时期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营造良好人口环境。

一、统筹发展,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海淀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人口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按照中央关于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主线,以推动社会与家庭和谐幸福为目标,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创建幸福家庭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动员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驻区单位及社会志愿者等多种资源,以“幸福家庭、和谐人口”为核心理念,努力构建以建设家庭人口文化为中心,以关注家庭成员和谐健康发展为基础,以关注民生为目的,以六大工程为平台的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家庭受益的良好格局。

二、聚集合力,全面推进惠民工程

(一)“文明倡导”育新风——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海淀区立体宣教格局和科技、文化资源,整合公共传媒、环境建设、文化发展等多个体系在服务不同群体中的作用,全面推进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特别是围绕六大惠民工程,在连续八年将海淀人口计生宣传工作融入到海淀文化节的基础上,自2012年起连续两年举办海淀区“家庭人口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幸福家庭活力大赛”、“聪慧儿快成长”、“开心贝嘉年华”宝宝大赛、“我的青春谁做主”大学生主题演讲和“健康青春 凝美瞬间”大学生摄影展、“夕阳红晒幸福”摄影展,以及“美满家庭”技能大比拼、“美丽海淀 幸福的家”DV大赛等主题活动,吸引数万家庭参与创建幸福家庭;通过百名“身边的好计生干部”评选表彰暨事迹宣讲、百家“幸福家庭”、百名“幸福家庭的使者”评比表彰等活动,为创建幸福家庭工作培训了一支干部队伍,通过专家学者开展家庭人口文化访谈,探讨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方向。此外,继续发挥海淀电视台、海淀报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人口与家庭”电视专栏、“幸福家庭”和“和谐人口”两个报刊专栏开展宣传;利用城乡夏日广场、电影放映厅等流动放映厅每年播放计生科普片5000余场;不断规范三级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区人口计生委网站开办“网上人口学校”,开通政务微博,创意建设七大“人口文化园”和两大“健康教育基地”,成为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人口文化建设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扩大人口文化影响力,提高群众对创建幸福家庭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率。

(二)“宝贝计划”促成长——探索婴幼儿早教模式。

科学规划全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教育网络,通过人口计生部门与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机构及社会机构等三类不同资源的整合,构建三种模式的街镇级早教活动站。目前,海淀区已启动三类早教模式的街镇级试点,各早教点充分整合社区人口文化学校、医疗服务机构、教育机构、社会资源等多种阵地,探索多种合作方式,针对辖区家庭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及亲子活动,促进家庭与社区的和睦。花园路、田村路等街道依托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建成人口早期发展中心,四季青镇、马连洼街道等依托教育资源建设早教阵地组织开展社区活动,中关村、紫竹院等街道与社会机构合作,设立天使乐园早教活动室、“生命 旅程 家”人口文化园和“紫竹幸福家园”等活动阵地,羊坊店街道还创新理念开通社区“早教巴士”,通过流动课堂实现地区服务全覆盖,多类亲子活动为婴幼儿家长和监护人提供专业的知识指导和技能培训,为全区早教工作推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青春健康”伴我行——推进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

坚持项目试点引路,推进青春健康教育,打造课内课外两个平台,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海淀区的课内教育完成了从小学高年级到大学教育的全程推进:策划开发小学高年级青春健康教育教师用书和学生读本,并在全区28所试点小学开展课程教育;与中国计生协合作推进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项目,不断深化青春健康高校行活动,每年培训青春健康同伴社骨干主持人30人次,在尚未开设青春健康教育选修课的高校中组织大学生青春健康讲座20余次,项目启动以来已培训学生万余名,直接开课上百场。同时,先后在区安全馆、科技馆建成“首都市民生命全周期健康教育基地”及“首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学生、家长、国际友人及国内多省市同仁的参观交流上万余人次。

(四)“健康生育”服务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强基础、推特色,充分发挥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开展健康生育全程服务。落实政府各类服务,组织为新婚夫妇免费发放“婚育健康服务包”;自2012年在农村地区启动待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后,近两年又将服务范围从农村扩大到城市,服务人群从农业、部分流动人口扩大到城市特困及再生育审批人群,实现试点全覆盖。每年由财政出资为4000余名农村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及所有社区(村)计生干部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充分利用“海淀区预防意外妊娠宣传指导中心”为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及意外妊娠绿色通道。全区免费药具服务推进“15分钟药具易得圈”建设,在社区居村、驻区单位、医院等地建立3000余个免费药具发放点,在全国率先依托互联网建成“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综合服务平台”,推广网络、电话预订及安全套身份证自取机,不断完善现代化药具发放服务网络。

(五)“生育关怀”暖人心——加大计生家庭帮扶力度。

积极推进建立三种帮扶机制,既:通过财政支持,提高对计生特扶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为农村、困难及特扶家庭统一办理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并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养老帮扶制度。目前,海淀区已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每人每年特扶金由全市2400元提高到3600元,作为全国第一批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捐助、个人参与”的保费筹集模式,区财政已先后投入200余万元保费,使每年投保收益家庭达4万余户,惠及12万余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家庭因出现意外伤害引发的经济困难,增强这些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自2012年起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金制度,财政累计投入330余万元,共为1200余人次65-75岁、75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发放2000-500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用于这些家庭购买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家庭养老生活困难的实际问题。此外,按照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和北京市计生协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暖心计划”,每年完成1000余个暖心卡的发放工作,为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提供养老、意外伤害身故等5类保险和健康关爱服务。

(六)“心灵家园”红夕阳——关注特殊老年空巢家庭。

自2008年起,海淀区委、区政府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帮扶列为重要民生工程强力推进。2012年,区人口计生委积极整合部门资源,通过创新试点,在全区布局建立区、街镇、居村三级“心灵家园”基地,完成学院路、西三旗、温泉镇三级家园建设并积极发挥作用。探索建立“亲情牵手”一对一志愿服务队、“心灵家园”专业志愿服务队及“邻里关怀”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加大志愿者队伍培训,努力打造了解家庭、服务能力强、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志愿者队伍,使“心灵家园”这个平台能集健康照料、交流、娱乐、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更好地融合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和志愿公益服务三种方式,实现个体与群体相融合、特需与普惠相结合、政府与社会资源相整合的目标,使特殊空巢老人在经济上得到支持、生活上得到帮助、精神上得到慰藉。

三、成效显著,惠民工程促和谐

海淀区委、区政府顺应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启动创建幸福家庭工作,通过整合地区资源、拓展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群众的困难,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有效推动了政府管理服务工作转型,也在惠民工程的推进中提升了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推动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幸福。六大惠民工程的实施,得到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认可,并从中切实受益,已逐渐成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工作的品牌工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创建幸福家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一是创建幸福家庭六大工程任务繁重,计生系统在利用和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随着政府转型,创建幸福家庭工作从服务内容、方式及效果上个性化需求高,整体工作创新驱动能力较弱,这都需要我们正确面对。今后,我区将按照国家、北京市的要求,更多的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好经验、做法,进一步通过高层倡导落实组织领导,强化财政保障,结合地域特色,围绕新时期卫生计生整合发展的大思路,强化项目运作能力,全面推进创建幸福家庭工作,为建设“美丽海淀  幸福的家”做出更多的努力!


编辑/李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