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母亲摆脱贫困
发布日期:2008-04-30 阅读:4697

  2007年,抚松县被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和吉林省幸福工程办公室确定为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县,启动项目资金60万元(其中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专项资金30万元,抚松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0万元)。在贫困母亲中实施以治穷为主的“三治”(治穷、治愚、治病)行动。07年,抚松县在万良镇、抚松镇、兴隆乡、抽水乡4个乡镇中的8个村实施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第一轮救助的115位贫困母亲,有32位已经脱贫,76位家庭生活状况发生了明显改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成立了幸福工程项目办公室,培训了一大批专兼职项目工作人员,为项目户搞好服务。建立实行了计生干部包保服务制,乡村两级项目办和计生协会干部每2个人为一组,包保一个项目户,建立包保档案,签订包保责任书,保证项目户运用好救助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在包保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三个服务:一是在项目户选择项目时进行指导服务,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选择风险小,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发展项目;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为项目户搞好技术服务,项目办与县科协、乡农科站建立协作关系,及时为项目户提供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三是在产品销售时,为项目户搞好信息联络服务,千方百计让项目户增加收入,早日脱贫。
  幸福工程实施一年来,救助贫困母亲“三治”行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治穷方面:第一轮救助的115个项目户总收入13.8万元,人均收入2180元,比受助前人均增收977元,其中有32户已经脱贫,人均收入超过了当地贫困线。抚松镇新安村11个项目户发展西瓜种植项目,总面积48.5亩,收西瓜36.8万斤,收入14.7万元,人均2476元,有6户已经脱贫。兴隆乡东官道村贫困母亲孙业英,由于爱人前几年生了一场大病,欠下外债1万多元,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因为日子过的艰难,夫妻二人经常吵架,几乎到了分手的地步。2007年孙业英被确定为救助对象后。她用幸福工程提供的5000元救助款,盖起了110平方米的蘑菇大棚。装了500个蘑菇包,产蘑菇4200斤,纯收入1.6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买了一辆卖蘑菇用的三轮摩托车。日子好过了,家庭生活也幸福和谐了。抚松镇新安村贫困母亲孙秀清利用5000元救助款承包了村里3.8亩机动地种西瓜,收西瓜32400斤,纯收入12600元,还清了十多年陈欠的6000元贷款,终于摆脱了贫困,
  在治愚方面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参与组织了万良镇、抚松镇两次科普大集,搞了大型街市宣传,通过宣传车、秧歌、横幅标语、看板、发放科普宣传册、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生殖保健知识,农业科技知识,优生优育知识。二是组织开展了农科知识专题讲座,万良镇举办的“人参栽培与管理新技术专题讲座”有一百多人参加。抚松镇新安村西瓜协会还定期进行技术交流,请镇农科站技术员讲课,11个受助项目户都加入了西瓜协会,学习掌握了科学种西瓜方法,增加了收入。
  治病方面主要是依托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利用计划生育服务车深入村屯,免费为育龄妇女查病治病,半年时间两次到项目点为392名贫困母亲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共查出患病213人,其中治愈194人,治愈率达91%。县项目办专门印制了“救助贫困母亲免费保健卡”发给受助母亲,让贫困母亲随时到县计生服务站免费享受生殖健康检查就诊。给群众送去温暖和幸福,深受群众欢迎。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深得民心,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008年,抚松县在第一轮救助的基础上又展开了第二轮救助行动,新确定救助对象123人,向她们发放救助金62.4万元。到年末,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些贫困母亲走出贫困,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