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助推农业产业发展——蕉城区一个二女户的创业之路
发布日期:2012-02-10 阅读:2637
       让科技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蕉城区一个二女户的创业之路
  “春节前夕,我就到省农科院,与农业专家了解玉米、蔬菜等名优农业发展种植项目,春节刚过,我就已订购了50吨有机肥、50吨化肥、6吨地膜等农资,扩大种植规模,为今年农业项目大干一场。”2月7日,天空还飘着蒙蒙细雨,在蕉城区洋中镇海拔800多米的钟洋村特别严寒,种植大户余延滨在田里调试三台微耕机,说起新年的农事,他心里暖洋洋的。
  余延滨是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的二女户,近年来,他由一个长期在外漂泊的建筑工成为返乡创业的农业种植大户。如今,他种植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通过农超对接的方式,直接进入硕丰蔬菜市场以及沃尔玛等知名超市,种植的蔬菜和玉米等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去年,他在村里投资开发的反季节蔬菜等农业项目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自己获利7万多元,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村里50多人到他农业基地务工,人均增收上万元。
  “我的农业产业能够不断壮大,少不了省农科院和蕉城区农业与计生协会等部门提供的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扶。”谈起自己的发展之路,余延滨心存感激。
  今年38岁的余延滨从小就尝尽的贫困的苦头,在他12岁时,父亲过世,14岁就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挑砖头、钉模板,经过过年打拼,积累了一点资金。“常年在外漂泊也不是尽头。”2006年春节,在外务工的余延滨返乡过节时,看到同镇天湖村的反季节蔬菜发展得红红火火,不禁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经过认真考察,他觉得钟洋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最高气温36摄氏度,在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刚开始,余延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植了40亩的高山反季节蔬菜,一年下来纯收入有2万多元。良好的开端给他增加了不少信心。正当他要扩大种植规模时,2008年村里对进村公路进行水泥硬化,正是他蔬菜丰收的时节,由于道路不畅等原因,使他的蔬菜运不出去而烂在地里,损失巨大。好在当地政府及时帮他贷款2万多元,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农业产业要做大,必须要向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余延滨一边种植,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各类农业技术专业培训,种植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逐步成为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于2009年成立了“宁德市蕉城区钟峰反季节白菜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发展,他的种植之路逐渐走上轨道,而一个改变又让余延滨尝到了甜头。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短,每年4月种植,6、7月就能收成。这又让余延滨萌生了新想法,能否利用土地闲置时间种植其他农作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在省农科院专家的帮扶下,经过考察论证,余延滨发展起了套种经济,前期种植马铃薯,后期种植蔬菜,这不仅促进了土地肥力提升、遏制了土壤的富营养化,也进一步促进增收。每当种植方面出现难题时,省农科院与区、镇农业专家总是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了蔬菜病虫害的困扰。目前,他的农业基地采用套种的方式,种植玉米200亩、蔬菜150亩、马铃薯50亩、小麦50亩,经济效益良好。去年4月,余延滨与周边利洋、嵋屿等村庄的经济能人一起合伙成立了“福建省展琪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原先种植反季节蔬菜向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茶叶、药材、农产品销售进军。
  成功之路似乎并不容易。去年5月,正当余延滨要扩大规模开荒种植玉米时,由于资金短缺再次陷入困境时,洋中镇计生办、计生协会为他申请了5000元的二女户免息贷款。同年7月,区计生协会会长汤春景了解到余延滨发展需要资金帮扶时,主动服务,牵线搭桥,区计生协会为其提供了3万元的低息贷款,缓解了余延滨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省农科院的帮扶下,我们公司已申报了国家级星火计划,将依靠科学技术助推壮大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余延滨对自己的农业产业充满了信心。据了解,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产品种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农药为铺,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确保达到无公害要求。去年,福建省展琪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800万元。
  
                        □ 颜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