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跌倒是老年人常见问题,也是被公众容易忽视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是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第一杀手,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通常的公众认识误区有:没有意识到跌倒背后可能隐藏的重大疾病,不重视日常预防。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会造成骨折、软组织操作和脑部伤害,导致大量残疾,更会引发“跌倒恐惧症”,给老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的痛苦和负担。根据卫生部编写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全文》,全国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卫生间作为老年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因此卫生间内的环境隐患需要受到特别关注,可以很有效地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推动家庭适老性改造(防跌倒改造)”作为2014“我的父亲母亲•央视新闻公益行动”系列活动之一,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央视新闻中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于9月初对老年人辅助器具市场进行了多次深入地探访,通过专业机构详细地讲解,在居室无障碍、防跌倒改造时需要准备的工作,以及如何更方便提供适合老年人用的辅助器具上都有了深层次的感知,在疾控中心、社区卫生医院等机构积极配合下,对北京三里屯东三里社区、朝阳区高井大院小区、六里屯东里小区、朝阳区十里堡小区、东华门小区等老人常住家庭进行了入室调查、评估工作,并最终选定3户典型性高龄、独居、有跌倒风险的家庭为其进行示范性家庭环境评估和卫生间防跌倒改造,并于2014年重阳节前夕已全部改造完成。央视新闻频道对此次活动也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希望通过以示范性的改造行动,带动社会改善老年人家居环境,降低跌倒风险,让老年人的住宅和社区环境更安全,为居家养老创造更好的条件。
2014“我的父亲母亲•央视新闻公益行动”启动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接受采访介绍此次防跌倒改造活动
案例一:
霍秀如老奶奶,今年73岁高龄,现自己一人居住在东城区东华门社区内。该居住小区为70年代老楼,卫生间还是采用蹲坑设计,霍奶奶曾想过多种方法解决如厕问题,但都是需要通过施工来解决,过于复杂。此次活动,为霍奶奶配置了马桶坐便椅,可直接放在蹲坑上,不对现有环境进行任何操作,一举解决了困扰霍奶奶的蹲坑问题。同时,由于霍奶奶心脏安装过支架,曾发生过在公共浴室洗浴因温度闷热造成跌倒的现象,因此,又在坐便对面墙体上安装了一个长60cm的一字型扶手,方便坐姿起站和出入卫生间时使用,并配置光控小夜灯一枚,方便老人夜间起夜使用。
人基会工作人员在询问霍秀如奶奶,为其进行无障碍改造评估
霍秀如奶奶家改造前的卫生间,老式房子还保持这蹲坑设计
改造后的霍秀如奶奶家的卫生间,安装了“一”型扶手,配备了坐便式马桶座椅
案例二:
樊斌爷爷,79岁高龄,现与老伴儿及子女一同居住在朝阳区北三里屯社区。樊爷爷半年前曾发生过跌倒,造成股骨头骨折,目前恢复情况尚好,可以依靠拐杖缓步行走,处于生活半自理状态。家人已为老人配置了卫生间坐厕围栏,但老人在如厕起站、洗浴时仍有不便。此次活动,在坐厕旁安装一个长40cm的一字型扶手,方便起坐,在洗澡架下安装一个T字型扶手及配备洗澡椅一个,用于老人采用坐位洗澡及洗澡时起坐的抓握,并配置光控小夜灯一枚。
樊斌爷爷在改造协议上签字
樊斌爷爷家改造前的卫生间
樊斌爷爷家改造前的淋浴区域
樊斌爷爷家改造后的卫生间,安装了“一”型扶手
樊斌爷爷家改造后的淋浴区域,安装了“T”型扶手并配备了洗浴椅
案例三:
张思英奶奶,现一人居住在朝阳区六里屯东里的百大宿舍楼内,患有老年常见病,腿脚行动不便,靠扶墙行走,并有过起夜如厕跌倒现象。此次活动,为张奶奶在卫生间进门处安装1个40cm的一字型扶手,方便出入;在坐便马桶处,配置坐厕围栏一个,起到坐姿保持和站立支撑作用;在洗澡处安装1个60cm长的一字型扶手,并配置洗澡椅一个、防滑垫一个,防治老人在洗澡时因地滑造成跌倒。同时为老人配备小夜灯一个,用于起夜照明用。
人基会工作人员在给张思英奶奶进行改造评估调查问卷
改造前的张思英奶奶家的卫生间
改造前的张思英奶奶家的淋浴区域
在卫生间进门处安装了“一”型扶手,便于张奶奶进出
为张奶奶配备了如厕围栏,方便起站
改造后的张奶奶家的淋浴区域,安装了“一”型扶手,配备了洗浴凳及防滑垫
更多详尽报道,请访问“央视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活动页面:
http://news.cntv.cn/special/fumu2014/myfamily/index.shtml#
文/图 杨 辰 | 编辑/李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