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贫困母亲相识的十年——三访黄继美
发布日期:2008-03-11 阅读:4344
  在与川东北大巴山那位名叫黄继美的贫困母亲相识的近10年间,每一次见到她,我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每当我举起相机的时候,我都意识到我所记录的不仅仅是她的生活片断,而是一位贫困母亲命运转折的人生轨迹……
  1996年,我随“幸福工程”记者万里行采访团到西部采访贫困母亲。当时,她们生存状况的恶劣超乎了我的想象,几乎每一次直面她们的时候,我都无法把持内心那种激变的碰撞。尤其是结识了22岁的贫困母亲黄继美。
  那天,我们来到四川省宣汉县百里峡畔一个叫梨坪村的小村庄。百里峡是个风光奇峻的地方,却十分闭塞,就像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界。我到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层层叠叠的乌云顺着山顶滚压下来,把整个村庄笼罩在沉郁的氛围中,让人喘不过气。这时,山脚下一个年轻的女人背负着一捆比自己还高的山柴缓缓地移动着,怀抱中还搂着一个哇哇哭个不停的孩子。当时那女人的脸上有一种说不清的凄苦打动了我。事后我回想,那种凄苦隐含着深深的无奈。
  第一次与她接触,她给我的印象就是满脸的泪痕。一提起她家的日子,她就哭个不停。
  当时黄继美的家境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土石垒砌的茅草屋里光线十分昏暗。黄继美没有上过一天学,她的娘家也很贫苦。她告诉我,结婚以前她没吃饱过一顿大米饭。丈夫在与她结婚几天之后,便跑到山西去挖煤了。给她留下的只有3亩零星山地,打下的作物难以让妻儿果腹。她说,家里穷得连买火柴的钱都没有,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堆不够四个月吃的土豆。
  我拍下了黄继美背负孩子的情景,拍下了她苦涩的面庞与无奈的泪眼……后来,这张照片成为“幸福工程”的标志性图片。而此时,“幸福工程”也开始在全国展开。黄继美和千万贫困母亲一道,生活的境遇也由此得到了改善。
  2000年,当我再次来到她家的时候,她的情况虽然距离我所希望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已经让人看到了些许变化。起码从衣着上观察,她和孩子穿得比过去整齐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她告诉我,“幸福工程”给了她资助,全国各地也有许多人与她联系,给予她各种帮助与鼓励,她正在积极地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
2005年,当“幸福工程”走入第10个年头的时候,我又一次来到白里峡。这是我第3次来到黄继美的家乡,这一次真的令我感慨万分。出现在我面前的黄继美让我感觉有些陌生。红润的面色,爽朗的笑声,眼睛里透着一种蓬勃的活力,过去那个面黄肌瘦的哀怨少妇不见了。
  黄继美有了新的生活,家里有了6间钢筋水泥建筑的新屋;添置了冰箱彩电,特别让她兴奋的是还安装了电话。她说因为有了电话,就能够和外面的世界联系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吃不饱饭的贫困母亲到如今已经有了20000多元的存款,有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变化怎能不让人吃惊。
  如今,黄继美又有了新的想法。她把身边的姐妹组织起来,办一个土特产加工厂,把大山里的茶叶、蘑菇等山货加工后卖给游客,销出大山之外,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我知道,黄继美这些年的变化都有赖于党的好政策,有赖于“幸福工程”对她的帮助。我想,这些勤劳的母亲们,她们的肩膀似乎很柔弱。但只要给她们一个有力的支点,她们的坚韧就一定能撬动贫穷的大山。
(注:作者为中国人口报记者刘戈宇,通讯员四川省宣汉线幸福工程项目办公室桂会容)

图一、1996年的黄继美
图二、2000年的黄继美
图三、2000年黄继没被评为幸福工程脱贫母亲十大状元之一
图四、2005年的黄继美。借“百里峡”旅游开发的商机,黄继美开办的小商店在爆竹声中开业了。
图五、黄继美对两个孩子的明天充满了希望
图六、黄继美佳的生活好起来了,丈夫也不用外出打工了,还把公公婆婆接来同住。
图七、深为计划生育种心户长的黄继美经常和姐妹们一起交流致富经验。
图八、他曾在母亲的背篓里哭个不停,如今,他一是学习成绩优异、奖状贴满墙壁的四年级学生,女儿朱秋霞市黄继美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