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小家帮大家——福建福安畲家养猪“女状元”雷铃银的故事
发布日期:2008-04-21 阅读:4910
  “我富了,但不能忘记‘幸福工程’的宗旨,我要带领更多的贫困母亲共同致富!”信心十足说这话的是福建省福安坂中畲乡彭家洋村的一位农家妇女,她名叫雷铃银。
  从昔日家境窘迫的“贫困母亲”,到勤劳致富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畲家养猪“女状元”,并带动贫困乡亲共谋富路,正是这位小学只念过一年的普通农妇用孜孜不倦的执着与付出,谱写着感动乡里的山村佳话。2007年,雷铃银获得“省幸福母亲奖”,村里掌声一片。

              “女状元”的成长路
  现年38岁的雷铃银,多年之前还是一位增收乏术、生活艰辛的贫困母亲。几亩农田是家里唯一的增收“命脉”,女的围着灶台转,男的围着土地转,夫妻俩辛勤劳作,拉扯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恩过无铲石,鸠也无铲里,毕更无铲石哩。”那时,她的丈夫常常会用畲语如此感叹,意思是“烟都无钱抽,酒也无钱喝,肉更无钱买”,生活说多寒碜就有多寒碜。
  就在雷铃银最无助的时候,2005年12月,她被列入坂中乡“幸福工程”首批扶助对象,得到了5000元帮扶款。雷铃银用这笔钱购买了3头母猪,刚开始时,她用农村的老办法养殖,终因技术不过关,没能顺利产下猪仔,雷铃银一时慌了神。“幸福工程”项目办的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带来兽医站医师上门解难,并安排一名干部与她结对帮扶。求教专家、参加培训、购买书籍,这位小学只念过一年的畲家女着了迷似的钻研起了养猪技术。慢慢地,她学会了加工调配混合饲料,学会了选用杂交良种猪苗出栏,学会了生猪防疫消毒技术,成为了村里的技术能人。
  畲家有句民谚“命带十八败,肯做都麻柰”,意思是只要肯干就会有收获。雷铃银就这样辛勤地耕耘着,到目前已发展母猪15头,存栏猪仔50多头,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再加上茶叶、蔬菜等年收入三四万元。昔日贫困母亲成功脱贫致富,迎来了新生活。

               富了小家帮助大家
  “是‘幸福工程’的帮扶,让我脱贫致富,有了今天的好生活,我不能忘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的宗旨!”这是富起来的雷铃银,常挂在心头的一句话。每年她都会猪苗赊给村里的贫困母亲,多的一户10几头,少的一户也有四五头,有时还拿出资金借给她们发展生产、传授她们养猪技术。在她的带动下,12位贫困母亲脱了贫致了富。村民钟树清就是其中的一位。昔日靠着种田、打短工,收入微薄,还要哺育3个孩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06年,雷铃银一口气赊给她12头猪苗,还掏钱帮她买饲料、手把手教她养猪技术。当年底钟树清就有了好收成,不仅还上了猪苗钱,还盈余6000多元,一家人喜出望外。
  富了小家,帮助大家。雷铃银还主动挑起了村计会协会小组长的担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细心、耐心、诚心慢慢化解村民思想坚冰,把“少生快富、优生优育”等婚育新观念引入畲家寨子,使村里连续几年实现了无政策外生育。雷铃银的感人故事,得到了省幸福工程组委会的高度肯定。2007年,她获得了“省幸福母亲奖”,并代表宁德市参加省计生协会、省直机关党工委、省幸福工程组委会联合举办的“与贫困母亲共同感受——幸福工程先进脱贫母亲事迹报告会”,获得一致好评。
  2008年伊始,雷铃银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出资10万元,带动12户贫困母亲合股办起养猪合作社,占地四亩多的新养猪场随即破土动工,如火如荼。“新场子一完工,养猪形成规模,一定会带动更多的贫困母亲增收致富。”雷铃银的话语中充满了信心。
图为:坂中乡彭家洋村畲家养猪“女状元”雷铃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