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火为幸福工程燃烧
发布日期:2005-04-05 阅读:13758
  他、生命的年轮已圈了65道,中等身材,身患高血压症,说话慢条斯理,脸上写满笑意,是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人。虽然岁月的刀将他饱经风霜的脸,刻出道道印迹,但他仍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对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是那样地投入,那样地执著。照他的话说、回报母亲,责任重于泰山。他就是贵州三都,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拉榄乡高寨村,年逾花甲的退休教师,村计生协会会长,苗族共产党员何国相。人们敬重他,感谢他,是因为他以村计生协会为依托,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对救肋贫困母亲工作呕心沥血,成绩显著,立下了汗马功劳。

  187户,915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的高寨村,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山坳里。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了,这里还未通公路、未通电、未通水。贫病交加的母亲们和她们的苗家子孙,世代伴着大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魂沉睡,大山不语。贫困,这令人诅咒又让人无力摆脱的贫困,让贫困母亲们默默地落泪。

  三都县高寨村是幸福工程的试点村,已是国家级“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工作者”的何国相,挑起了救助贫困母亲这付重担。他认为,大山带来的贫困并不是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落后的贫困。要改变生存条件,发展经济,首先要帮助她们学文化,学科学,观念更新,提高素质。于是,他在县计生局、计生协会的支持帮助下,在村计生协会的基础上,办起了全县第一个村级人口学校、广播站,并且开通了电视。

  一切都是在白手起家中艰难起步。他把自家窄小房屋腾出一半,拿出自己家的桌凳,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购买粉笔、笔记本、扫盲书,无偿送给文盲、半文盲的贫困母亲,拉开了扫盲的序幕。每当夜幕降临,贫困母亲和乡亲们,挟着书本,步履匆匆,聚集在何国相家的屋里屋外,书声琅琅。扫盲夜校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贫困母亲的心,让人看到了苗寨脱贫致富的曙光。不到一年时间,经过验收,高寨村脱盲率达100%,昔日那些斗大字不识的庄稼人,如今也能读书看报了。

  为解决场地问题,先后担任过村委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的何国相,建议村委会和党支部发动群众捐资献料,投工投劳,仅半个月时间,建成25平方米的房子,作为人口学校和计生协会活动室,而把自己的家改作广播站播音室和电视转播室。办广播站,村上无资金,县计生局赠送扩音机、高音喇叭等器材和有关人口基础教育图书以及宣传资料。没有电,何国相用自己多年积蓄的1000多元,在离村3公里外修建一个小型水力发电站,专供广播站、电视转播和人口学校用电。何国相利用这块难得的宣传阵地,开展扫盲活动,帮助贫困母亲学文化、学科学、学法律,传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举办种植养殖技术、禽畜防病治病、家电维修、工艺加工等培训,通过广播和电视,把山外改革开放精彩世界的各种信息传入苗寨。何国相像一台机器,几乎昼夜运转不停。他还坚持每月进行三次知识面授;定期办计划生育宣传栏、读报栏、村务公开栏。立体、全方位的治愚措施,让高寨村的贫困母亲和广大群众心里亮堂,脑子灵活了。科学种田代替了古老落后的耕作,山中竹子也变成各式精美的家具远销省内外。

  为了解除贫困母亲的病痛,何国相利用早年在部队当卫生员学到的治病技术,加上刻苦钻研,挤出自己的工资购买药品,办起了村级医务室,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和贫困母亲免费治病,每年自己掏腰包近500元,同时对贫因母亲做免费检查,随访服务;组织计生协会会员开展“献爱心,送温暖”、会员带农户、先富帮后富、“手拉手,共致富”等活动。

  何国相认为.要帮助贫困母亲提高“造血”能力才是治本的办法。在他的建议与倡导下,高寨村集资投劳,打响了修公路、拉电网、架管道的战斗。在修公路时,身患高血压症的何国相,每天背着一壶开水,身揣降压灵,手拿钢笔和笔记本,进行检查、监督、记录。同时还背着沉甸甸的炸药,从山上到山下,来回10公里,哪里需要炸药,他亲自送去。当人们已进入梦乡时,他强打精神,整理记录,第二天清晨用广播公布。修公路,村组干部平均每人出工24天,而何国相出工198天,拉电网的出工天数也是村组干部的3倍。一份汗水,一份收获,1997年到1998年,汽车破天荒地开进了苗寨,家家挂上了“夜明珠”,家家安装了自来水,多少代人的企盼,多少代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贫困母亲和乡亲们都笑了,但眼里却含着泪。基础设施的改变,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给高寨村的经济起飞,插上了“金翅膀”。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救助贫困母亲,给高寨村拨发了 3万元,连同县拨的1万元,作为幸福工程专款帮助创建板栗基地200亩,南竹基地loo亩,扶持33户贫困母亲发展养猪和种植业。何国相积极参与项目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贫困母亲在板栗幼苗中套种玉米、红薯、辣椒等农作物,以短养长,发展养殖业。多年无房住牛棚的贫困母亲莫妹,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她利用幸福工程的小额贷款,发展种植养殖业,加上科学管理,收入逐年上升,如今不仅建起了新房,还购买了彩色电视机,成为了脱贫带头人,被选为小组组长,这是她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自古以来没人正眼看一看的高寨村,一夜间,在人们惊愕的目光里,出落得年轻了,漂亮了。寨上的父老乡亲要何国相歇一歇安度晚年,他说:“钱财如粪土,人意值千金。我要用有生之年,再为高寨的贫困母亲和乡亲们办点好事。”当多家媒体采访他,问他今后如何打算?他借用两句古诗作了回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