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松山区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典型材料—勤劳的母亲白艳
发布日期:2019-04-09 阅读:2627

 白艳,蒙古族,今年46岁,初中文化程度,全家6口人,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大学在读,小儿子正在上小学,还有一个年老多病的婆婆,家住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水泉村。

白艳家祖祖辈辈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其中有苦也有乐。全家生活只靠种庄稼维持,一年辛苦下来,不但攒不了钱,供学生上学、补贴家用还要到处举债。想干点儿事,挣点钱,又没有资本,一家人只好苦苦地熬日子。更难的是不久公公去世,婆婆又得了脑出血,身体状况一直不好,雪上加霜的日子实在无法维持下去了。2016年村里搞设施农业,决定建温室大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听到这一消息,白艳和丈夫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但是夫妻俩却高兴不起来,他们又犯了愁:想建大棚,可是建大棚的钱从哪来呢?婆婆因为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常年用药,孩子上学用钱,已经欠下了不少的外债,如果建大棚再借钱,短时间内又收不回成本,看不见效益,使原本贫困的家庭生活将变得更拮据。

夏家店乡政府在区卫计局的协调下争取到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这时,夏家店乡计生办工作人员正在走访调研了解计划生育户家庭实际情况,通过入户了解到白艳家庭状况,了解到他们想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却又苦于没有资金,因此夏家店乡计生为白艳申请到了两万元建设大棚的项目款,解决了他们想致富却没有资金的问题。拿到项目款,白艳凭着勤劳好学的肯吃苦的劲,努力学习西红柿大棚种植技术。大棚建设初期, 白艳夫妻俩不知道大棚如何搭建、如何选址、如何搭建,在建设大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计生办联合村委会请来技术人员亲自实地进行讲解指导,夫妻俩懂得了大棚的选址首先土壤肥沃是必须的,其次地势方面不能处于低洼或者容易积水的地方,土壤方面则以非砂性土壤为主,利于保温。要处于向阳的地方们不能处于风口,且地势要相对的平坦,不然极容易引起大棚的温度失衡。大棚总算建起来了,可是该种植什么品种的蔬菜能保证得到良好的收益呢?后来他们看见周边的村民都种植西红柿,他们也决定尝试一下,这样既成规模还不愁销路。

从西红柿的播种到移栽苗,夫妻俩都尽心尽力,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这些秧苗,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份,大棚的第一茬西红柿成熟了,而且还卖了一个好价钱,净赚8000多元,投入建大棚的钱一下子就得到了回报,辛苦也没算白费,让夫妻俩一下子就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经过三年的种植,白艳一家不仅还上了家里的欠款还改善了住房条件。白艳说她最要感谢是区卫计局和夏家店乡计生办把项目落到水泉村,她才能有机会申请到这两万元建设大棚的项目资金,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转变思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小康生活。

通过开展救助行动,帮助计生困难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增强计生贫困母亲劳动致富的决心和勇气,使她们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让广大群众进一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image.png

贫困母亲受助前照片

image.png

贫困母亲受助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