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竹乡飞出幸福歌
发布日期:2012-03-07 阅读:2842
  满山翠竹,婆娑起舞。这就是廖秋莲夫妇承包经营的3000多亩竹山,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竹制品厂,村里人都称赞这对夫妻“太能干事业了!”而他们总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党和政府,由衷地说:“多亏有幸福工程的鼎力相助,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廖秋莲是新罗区大池镇大和村的二女结户,回想创业前的日子,夫妻俩有点难以启齿。10多年前,他们是村里穷得叮当响的困难户,直到二女儿出生时,家里连一张饭桌都没有,每次开饭只能把大锅盖翻过来当饭桌用,一家四口人蜗居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老屋里……全家就靠丈夫帮别人竹山打工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穷则思变,廖秋莲夫妇想:大和村有丰富的毛竹资源,是闻名的“竹乡”,而村里没有一家竹制品加工厂,毛竹被整车整车地往山外拉,如果能在村里办个竹制品厂,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本村的丰富的毛竹资源,而且还能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可是办厂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还要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村里人认为对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那是异想天开的事。
  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廖秋莲夫妻没有退却,毅然决定:自己办厂。不出大家所料,首先面对的就是资金问题,按照最小规模设计的厂子,总投资最少也得80万元,夫妇俩想尽一切办法,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借,连自己结婚的金戒指、项链也买掉了。经多方筹措,2001年2月,廖秋莲夫妇创办的大池镇第一家毛竹加工厂——“新罗区大和竹制品厂”终于正式开工了,可是由于投入了大量的启动资金,造成运行资金不足,企业效益不好。正当廖秋莲夫妇心灰意冷时,镇计生协会会长闻讯,带着镇计生协会的干部立即到他们家详细了解情况,及时为他们申请幸福工程救助款5000元,接着又为他们协调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帮他们渡过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廖秋莲夫妇的不懈努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拥有数千亩竹林的承包经营权,厂里生产的竹帘子、牙签、香芯等产品,因质量上乘,供不应求,客商遍及本省的厦门、福州、漳州等地市,还有广东、浙江、安徽等省份,去年企业实现产值500多万元,上缴税费数万元。今年,他们计划再上一条生产线。
  致富后的廖秋莲夫妇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关怀,积极为村里的计生户创造就业机会,优先照顾计生户进厂工作,厂里80余个工人有60%以上是本村的计生户,他们中最多的每人每月能拿5000余元工资,少的也有2500元左右,大大超过当地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部分计生户家里盖起了新房,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常说:是廖老板为我们谋了福!
  廖秋莲这对昔日幸福工程的受益者,而今正为其他计生户的幸福默默地奉献着。一支动人的幸福之歌已从“竹乡”奏响,正向山外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