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名山农场第十三作业区贫困母亲宋延芝
宋延芝和丈夫黄广有都是名山农场第十三作业区职工,儿子黄梁兴正在上高中,宋延芝两口子,勤劳、肯干,但生活依然不富裕。
一、没有想到的灾害
她家原来承包了6公顷水田,两口子伺候的很好。随着水稻效益的好转,日子也逐渐好起来。到了挂锄期,田里的活不多了,黄广有就到外边打点零工,贴补家用。但是在2010年夏天,在外打工的他听说家里水稻得稻瘟病,没当回事,认为自己家水稻长的好,怕耽误活,没能及时回家去看。等干完活,到田间一看傻眼了,水稻得了稻瘟病。虽然不算严重,但水田户都明白,很快病情就会蔓延开来。到了秋天,水稻只收了4000公斤,减产一半以上,而且品质较差,当年宋延芝家8万元的贷款一分都没还上,孩子还要上学,生活都成了问题,当时俩人也没精神了,整天唉声叹气,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夫妻俩不知将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走到了艰难的境地。
二、幸福工程真切关怀
幸福工程项目办的领导得到了宋延芝的受灾情况,将幸福工程项目带到她家,将宋延芝作为幸福工程帮扶对象。农场计生协会领导、作业区主任等专门帮扶他家,给她家送去了米、面等生活用品,连同过年对联都一起带去,抽时间到家中找她和丈夫谈心,减轻她们俩思想包袱,鼓励不要灰心,年轻、有体力就是翻本的资本,只要积极认干一定能扭转生活局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如同春风吹拂,使宋延芝和丈夫又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对生活、前景又充满了希望。
幸福工程项目办将45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送到宋延芝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庄稼的市场行情,决定扶持宋延芝继续扩大水田种植,为他家协调土地六公顷改种水田,这样他家的水田达到了12公顷,从整地、育苗到田间管理,都要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帮助做科学决策。为他们免费发放水稻栽培技术学习光盘,组织参加农场举办的水田技术学习班,带领他们到江滨、普阳等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积累水稻种植经验。插秧时因为是新改的水田,有部分池子插秧机上不去,陷车,陷一回就两个多小时,但农时不等人,项目办的领导当即决定用人工插,当时正是插秧高峰期,人工奇缺,工钱每日都在上涨。早上三点,幸福工程项目办的领导就驱车三十余公里,到军川农场劳务市场雇人抢农时插完12垧的水稻。去年宋延芝家的水稻长势喜人,稻穗又大又沉,都压弯了腰,公顷产量达到8500公斤,宋延芝家当年就还清了上年和当年的贷款,幸福正在向她招手。
三、诚恳真挚的回报
幸福工程项目给她家带来了实惠,项目办领导的无私关怀,感动了宋延芝一家人。宋延芝家不但支持作业区工作还在各项工作中起带头示范作用。她常说,我也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农场耙地、青苗管理时,她总是在约定日期内提前完成。在清理田边、池子中的杂草时,她雇用四个劳力,一天全部清理完了杂草。临地毕研龙的车在耙地时陷在田中,他们马上放下农具,把车开到老毕的跟前,又是挖、又是栓钢丝绳拽,忙乎了大半天,才把车拽出泥坑;低保户李长山搬家时,看到他身体不好,还没有车,宋延芝就主动让丈夫出车帮助李长山搬家,又脏又累干了一整天。不论谁有困难,他们都是主动热情相帮。用他们的话说,幸福工程帮了我,我也要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要回报社会。
宋延芝家从贫困走向了富裕,她家生活的转变是幸福工程项目给予的帮助,在名山农场有无数个像宋延芝这样的贫困母亲正在走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