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幸福歌 唱响一曲农家乐
发布日期:2012-09-24 阅读:3073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到过我们村吗?现在我可以自豪地邀请大家:欢迎到我们上辛庄——菊园新村做客,和我们一起分享幸福工程的辉煌成果,一起品尝去火明目的菊花茶,一起享受幸福工程为我们带来的农家乐吧!

   我叫杨九红,1968年出生,是延庆县大榆树镇上辛庄村幸福工程千亩菊花基地的受助户,受益人,也是村计生专干兼计生协会秘书长。

   2004年,幸福工程项目落户到我们村,我们15位贫困母亲有的扩大菊花种植规模,有的开始栽种菊花,平均每户年均收入2万多元。我们15个受助户发了,还带动全村菊花种植产业的迅速发展,菊花种植面积由400多亩,一跃增加到近千亩,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千亩菊花基地”。到2005年底,全村的年人均收入猛增到6800元,比2003年增加了4000元,在周围10几个村庄中,人均收入由最低的变成最高的了。

   2005年,我们村被评为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村;2006年,我们村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菊园新村,还被确立为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意思就是要以菊花作为主导产业,并带动各业共同发展。

   现在,我们村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栽上了菊花,真成了菊园。到八九月份,村民们当真要享受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生活了!

同样是贫困母亲,我带领大家努力寻找脱贫致富门路

   我们村是一个小山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禁不住干旱。山坡地只能种植玉米、黄豆等作物,平均每亩产值只有150元,遇上旱年头甚至连种子、化肥本钱也收不回来。村民大多数只靠种玉米生活,农闲时男人们累死累活打工,辛苦一天也只能挣到20几块钱。妇女们在家除了做几顿饭就是坐街,编造无中生有的闲话,造成邻里、家庭不和。200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 300元,比我们当地人均收入低2 000元。

   我和丈夫刚结婚时,家里只有三个破旧的柜子和一张床,四间房里空荡荡,还有因盖房欠下的1.7万元外债未还。我家只靠爱人种的9.3亩玉米和打零工维持生活。虽然我们省吃俭用,日子还是紧巴巴的,每年只能还上3000元债务。多年来,我种地,做家务,带女儿,还要伺候瘫痪又说不了话达21年之久的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泪一把汗一把,直到母亲撒手人寰。

我考虑到增加收入不能光靠种玉米,就带领大家养柴鸡、鸳鸯,不过因防疫技术不成熟、市场销路变化不定,风险很大,本来资金就很困难的乡亲们怕赔,也禁不住赔,这条路眼看走不通了。

2002年,县水利部门在我们村实施了水保工程,并租用我们村东山坡种植菊花。我抓住这个机会,与对方协商,用我们村育龄妇女来打工,每人每天20元。冬季育苗,春季移栽,夏季除草,秋季采摘,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下就有40多名姐妹步入了岗位。原来寂静的小山村开始有了活力,姐妹们的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

可是给别人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样下去,我们村的产业永远也发展不起来。我就和大家商量,凭着打工学来的菊花种植技术和经验,自己也种菊花,发展自己的产业那该多好——这才是强村富民的根本出路!

我们试种君白菊获得成功,产值比种植玉米增加了2倍。村民们看到种植菊花的明显效益,积极性空前高涨,都想大干一番,好早日过上好日子。但是,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只好无奈地小打小闹,累不少受,收入也没有增加多少!

同样是脱贫母亲,我努力当好菊园护花人,

和大家一起唱响幸福工程送来的农家乐

   10万元幸福工程项目资金真是及时雨,雪中炭呀!我们15户受助户别提多高兴了。

   大面积菊花种上了,我可忙坏了,没有一天不在地里,每天呵护着这些能带来富裕生活的菊花。谁家菊花地荒了,我就把主人找来,帮她一起锄地;谁家菊花太高了,我就教主人掐头;谁家的菊花长势弱,我就提醒主人马上施肥。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我还要上网查询有关资料,邀请市科协、农科院专家教授进行指导……

   贫困母亲高红梅家中上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多病的公婆,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原来家中全部收入全靠14.1亩玉米地,生活十分困难。她曾东拼西跑,总想找出一条致富路,怎奈没有资金支持。她拿到6600多元幸福工程救助款后,14.1亩地都种上了菊花,当年收入1万多元。今年,她用这笔收入开了一个农用车维修店,生意很好。

村里有一个姓田的贫困母亲,以前家里穷得丁当响。她整天不是玩扑克就是打麻将,屋里乱得不成样。丈夫在工地辛苦劳动一天,晚上回来还是冷锅凉灶,两口子常常大打出手。婆媳关系更是令人担忧,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有一天,她又来找我诉苦:“红子,你说说这个理,自从我嫁到他们家,我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家里穷得丁当响不说,还净挨打挨骂,这日子没法过了,干脆离婚得了!”

我说:“你看,大家都一天到晚忙着种菊花挣钱,有多少人发了家致了富,你就不能种点菊花,改善改善生活条件?”

她说:“我哪有钱作底垫呀!”

我说:“幸福工程项目落户到咱村,只要你保证好好干,协会就用这笔资金帮你一把。”

自从她家用幸福工程款做底垫,7.3亩责任田种上菊花以来,牌桌上再也看不见她的身影了。婆婆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主动给她看孩子,做饭。当年她就挣了8 000多元钱,给婆婆又买衣服,又买点心,婆婆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儿媳妇能干又孝顺,真跟变了一个人儿似的。

现在再去她家,屋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亮堂堂的。我故意逗她说:“怪了,以前你不干活,屋里象猪圈,现在忙得团团转,屋里却打扫得干干净净。”她一把拉住我的手说:“原来没活干没钱花,心里空荡荡的,觉得日子过得真没劲,啥也懒得干。现在挣钱了,心里满满的,乐乐的,就像开了一朵大红花,活干得有劲,日子过得更带劲,这呀我可得感谢你才是哩!”

我舒心地笑了:“先别谢我,你要谢就谢幸福工程,谢计划生育政策好了。”

2004年9月14日,算是村里最忙的一天了。菊花盛开,鲜花满地,从上至下的梯田变成一片淡黄色,妇女们仨一群俩一伙地正忙着采摘菊花。我挨家查看花情,发现罗书凤家地里没人,菊花已开始发白,如果今天不摘,明天就老了——她的汗水就白流了!

我急忙赶到罗书凤家。进门一看,原来她病倒了,正躺在炕上蒙着被子呻吟呢。罗书凤今年58岁,是大榆树镇最早一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贫困母亲,儿子在北京开出租车,媳妇、孙子跟着住在北京,常年不在家。丈夫在县公安局当电工,自家地里只忙活她一个人。

我安慰好罗书凤,急忙回家拿了筐就往地里跑,正巧路上遇到了协会会员小陈,她问我干啥去。我说书凤病了,要给她摘菊花去。听到这里,小陈赶紧说:“我也去!”看到我奇怪的目光,她说:“邻里邻居的,谁不用谁,谁敢保证没有为难的事,再说我也是协会会员呀。”

罗书凤家的菊花地里越来越热闹,帮忙的人越来越多,说笑的声音响个不停。等4.1亩菊花摘完,我一点名,竟有11名会员参加了义务劳动。当罗书凤拖着病身子来到地头时,看到一筐筐菊花,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泪花在眼眶里滚来滚去。她感激地说,我真正生活在幸福工程的阳光雨露中了!

今年5月,我忙昏了头,母亲嗓子发炎,还以为只是一般感冒,跑到药店买了感冒药和消炎药给母亲吃。7日,母亲突然休克。我急匆匆叫来“120”急救车把母亲送到医院,她已经不行了。8日早晨,母亲永远离开了我,我后悔得大声痛哭,几次昏倒……刚送走母亲的第三天,我又赶到地里,帮助刘慧芬家栽菊花了。

   春去秋来,辛勤的汗水换来可喜的收获。在我的带领下,参与种植菊花的42户平均每亩产菊花1200多斤,每亩获利1000多元,比种植玉米的收入翻了好几倍。姐妹们手里有了钱,孩子上学不用愁了,心里别提多美了。当然我家也挣了一大笔钱,大彩电、写字台、电冰箱和洗衣机一应俱全。最开心的是,爱人的梦想得以实现——4.8万元的农用车开进了我的家,我们全家乐得合不拢嘴了。

   我先后被妇联、教委、组织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2005年,我、高红梅和王丽凤被评为全国幸福母亲。今年,我和韩建新、温春月三家被镇党委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幸福家庭。我们幸福,全托了幸福工程项目的福呀!最近,我们自编自演了快板、三句半等节目,来赞颂幸福工程给我们送来的农家乐:打竹板,听我说,幸福工程叫咱多欢乐。帮助我们脱贫又致富,家庭、邻里关系变谐和;大家互相帮助齐奋斗,幸福日子拉满车;新农村建设大步走,幸福工程唱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