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地不懒,种菜增收忙
发布日期:2015-01-29 阅读:2297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天际时,在蕉城区石后乡上竹洋村菜地里,一个身材瘦小的身影已经忙碌了一个时辰。她就是杨婉希,一位在幸福工程帮助下,种植反季节蔬菜3.5亩,年产蔬菜5万余斤,产值达15万余元,年纯收入近10万元的“种菜大户”,这位昔日的贫困母亲现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她是蕉城“幸福工程”活动中一朵灿烂绽放的 “幸福花”。

2010年,杨婉希42岁,因公公瘫痪在床,婆婆长年服药,家中只有她和丈夫两个劳动力,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生活十分贫困。1995年,杨婉希生下政策内的第二个女儿后,主动落实了结扎手术,沉重的抚养费和医药费让这个新生命降临的家庭一筹莫展。石后乡计生协会了解情况后,在2011年9月,把杨婉希列为幸福工程救助对象,借给她1万元钱扶持她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可是,常年在外打工的丈夫和操持家务的杨婉希虽然都是农民的孩子,但种菜却是门外汉。为了能在菜地上有收入,初中文化的杨婉希,跟着丈夫在菜地从头学起,从选购菜种、培育种苗、锄地起垄、分株栽培、牵苗搭架,到浇水追肥、摘花授粉、防涝防晒、调温通风、病虫防治、采收技巧、销售管道等等,每一个步骤都是门学问。为了尽快掌握种菜技术,乡计生协会请来乡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到菜地为他们实地指导,杨婉希也虚心地向附近有经验的菜农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摸索、反复学练,杨婉希种下的菜开始有了收获,尽管还没有达到自己预估的销售价格,但毕竟努力有了回报,这给杨婉希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由于露地种菜规模小,菜地的收入对全家的医药开支、生活开销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为了能增加收入,杨婉希决定扩大菜地种植规模。为了节省成本,她和丈夫想架设竹架大棚,乡计生协会帮助这对贫困夫妇贷到了20000元计生户小额贴息贷款,有了这笔资助,杨婉希购买了竹架、地膜,搭建了四个竹架大棚,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竹片老化,不到一年,几个竹架大棚就面临着翻修问题。可是亲友处能借的钱都已经借遍了,怎么办呢?杨婉希心急火燎、睡不安稳。2012年10月,乡计生协会再次为她提供了1万元幸福工程续助款,还介绍杨婉希夫妻到乡蔬菜种植合作社学经验,这一次援手,无疑是给杨婉希疲惫的身心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种好菜是给家庭带来美好生活的唯一出路,在哪里跌倒,就得在哪里爬起来,杨婉希没有气馁,她认真分析原因,并向乡农技员讨教管理方法,一点一点记在脑里,一遍一遍用在地里。

人勤地不懒,付出的汗水终于有了回报。通过潜心培育、精心管理、用心操作,杨婉希结合季节气候、蔬菜品性,实行大棚轮种、露天套种,品种由以前的十几个,增加到二十几个,种出的菜长势越来越好,产量逐年上升。特别是在2013年,她培育的反季节蔬菜新鲜质优、口感良好,产量也很喜人,当年就有了近5万元的收入。菜地的丰收,也吸引了周围的菜农、邻居前来观看讨教,她也乐此不疲地跟乡亲们分享自己的心得,还经常帮附近的菜农培育菜种,提供种苗,乡亲都夸她是种菜能手。

杨婉希还清了幸福工程款、小额贴息贷款和亲友的借款,一家人住上了新建的楼房。望着远处自家的新房,杨婉希的脸上展露出会心的笑容,她无比感叹地说:“如果没有乡计生协会的帮助,没有幸福工程给我送来了幸福,我现在的日子真的不敢想象,我会永远记住幸福工程这一惠民功德,带动更多的贫困姐妹种植反季节蔬菜勤劳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黄晓霞  邬肖红)


编辑/李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