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民在一起
发布日期:2005-04-05 阅读:12171

王光美曾经说过:“在我和少奇同志共同生活的岁月里,我感到他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对人民是那样的热爱,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又是那样的深。我耳边经常响起他在‘文革’初期的一句话:我们是跟人民在一起的!”
  “跟人民在一起!”这正是耄耋之年的王光美,仍然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一直辛勤奔波、忘我工作的力量源泉。
   1998年11月20日,刘少奇百周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刘少奇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在百周年纪念的筹备工作中劳累过度,王光美于11月11日因病住进了医院。开会时,王光美抱病坐轮椅参加。会后,王光美回到医院,对前来探望的“幸福工程”工作人员,满怀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晚年有两个大的心愿,一个是搞好少奇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还少奇应有的历史地位,让人民了解少奇。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搞好“幸福工程”,帮助更多的贫困母亲摆脱贫困,不辜负社会的信任。

   以母亲的名义

  在我国的贫困地区,有一个曾被人们忽略的特殊群体——贫困母亲。她们承受着生产、生育、生活的沉重压力,缺乏基本的收入来源,健康状况很差,文化素质很低。她们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在中国的贫困人口中,她们的生活境遇最为艰辛。由于母亲负有对家庭、对后代的特殊责任,贫困母亲的生存状况已成为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1994年初,中国人口报社几位有识之士提出了发起实施”幸福工程”的设想。时任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的彭珮云同志决定这个工程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共同发起实施,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承办。经过近一年的论证、筹备,发起单位将救助对象锁定为贫困地区的贫困母亲。
  工程就要启动了,谁来打这面帅旗?彭珮云提议请王光美出山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并亲笔致信王光美,随信寄去了有关材料和调研报告。
  王光美时年74岁,12年铁窗生涯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因此,她谢绝了社会上许多担任名誉职位的邀请。看了彭珮云的信和材料,她被深深地打动了。她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也很实在。而不尚空谈,注重实干是她一贯的处世原则。于是,王光美欣然应允。但她提出,不搞名誉,不任虚职,要实实在在做工作。
  当时,中国的贫困地区还有8000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而贫困母亲起码有1500万。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待助群体,“幸福工程”一无资金,二无经验,承担起这样一件工作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王光美完全可以选择在天伦之乐中安享晚年,但她以病弱之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项为贫困母亲造福的事业中,就像当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人民的解放事业中一样。理由很朴实:贫困母亲需要帮助,我有这个责任;语言却很诙谐:恭敬不如从命,珮云同志让我干,我就上任喽。
  1995年2月28日,春寒料峭,北京的街头绽放了一簇迎春花。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王光美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启动仪式上,以一个普通母亲的名义,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希望大家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贫困母亲献上爱心!
从此,王光美,这位饱经磨难的伟大的母亲,将自己的名字同“幸福工程”、同千千万万贫困母亲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伟大的“义务打工者”

  王光美曾戏言:我是“幸福工程”的义务打工者。就不拿报酬而言,此言不差。但她为“幸福工程”付出的决不仅仅是一般的义务劳动,而是一位曾经受过不公正对待的老人,一位社会知名人士所能付出的全部心血和精力,甚至私有财产!
有人听说王光美把“幸福工程”作为自己晚年的事业之后,曾以“无利不起早”的庸人心理来揣测王光美的动机。但晚年的王光美并不缺名声,她的传奇经历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晚年生活也受到了各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她晚年投身帮助贫困母亲的事业,与她早年受到的教育、特别是母亲的教育有关,与她同少奇共同生活的经历有关,与她成长过程中形成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关,与她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天性有关,而惟独不涉名利。
  1995年初,天津绿天使有限公司向“幸福工程”捐赠100万元人民币。靠这笔钱,“幸福工程”顺利启动。按照王光美亲自确定的“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模式在甘肃、贵州、安徽和陕西的四个县开展了项目试点。
  1995年10月13日,已启动近半年的陕西省大荔县“幸福工程”项目点,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阵阵秋雨中,王光美脚踩泥泞,走进移民区,走进豫安村,走进贫困母亲王尚英家。昏暗破旧的茅草屋里,除了两张床,几乎没有家具,屋角在滴水。王尚英的85岁婆婆患病躺在床上。白发苍苍,气喘吁吁,身上盖的那条又破又脏的被子,发出难闻的气味。王光美很自然地坐到床上,靠在她的身边,握住老婆婆那枯槁黝黑的手,问寒问暖。老婆婆本能而惶恐地推让着,嘴里喃喃道:“不要,脏……”,浑浊的眼睛里溢出泪水,手却握得更紧。就这样,曾贵为国家元首夫人的王光美和一位穷乡僻壤的老婆婆,在破旧漏雨的茅草屋里,亲如家人般地聊着……
  几年来,王光美多次深入基层考察。陕西、四川、河北、福建、云南……她的足迹留在贫困山区的小路上,她的音容笑貌留在无数贫困母亲的心里。贫困母亲们记住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妈妈,而王光美也把她们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冬天北风呼啸的时候,她想到那低矮破旧的茅草屋能否抵御严寒;宴会席上,看着满桌的饭菜,她想到这一餐省下来,又能帮助几位贫困母亲;项目点的同志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她却批评他们不该浪费,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到贫困母亲身上……
在每年的“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常委的王光美多次发言,宣传“幸福工程”,呼吁全社会关注贫困母亲;在“幸福工程”组委会举办的无数次各类活动中,只要身体许可,她都要勉力参加,直到累倒在病床上……
  王光美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少奇同志“跟人民在一起”的政治遗言。

    “我更心疼贫困母亲”

  王光美身先士卒,多次向“幸福工程”捐款。1995年,工程启动之前,她第一次去“幸福工程”办公室看望工作人员,了解到办公室工作条件艰苦,有时候中午吃不上热饭,立即让秘书送来500美元,让办公室买一个微波炉热饭吃。这些钱是女儿刚刚孝敬她的。不久,“幸福工程”启动,她又把中央发给的2000元过节费捐出。
1996年,“幸福工程”因缺乏资金而举步维艰。王光美将母亲留下、经过“文革”浩劫失而复得的几件家藏珍品拍卖,拍卖所得50余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幸福工程””,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这些拍品是:清康熙年间的“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碗”、清雍正年间“青花缠枝花卉碗”、“青花寿桃盘”(一套两件)、宋代的“耀州窑刻花碗”和清代象牙“素面笔筒”。拍卖会上,拍卖师专门停槌说明拍品来历和性质。竞拍者无不动容,竞价踊跃。这几件开价21.6万元的拍品,以56万元顺利拍出。
围绕这次拍卖,发生了许多事情:
  尽管王光美低调处理:不参加拍卖会,不做宣传。但王光美拍卖家藏捐献“幸福工程”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消息传出后,引起很多猜测:王光美家藏万贯,仅印尼总统赠的那条红宝石项链就值几万美金;还有人怀疑:王光美家在“文革”中不是被抄光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值钱的东西?面对这些,王光美不做辩答。直到几个月后,在“幸福工程”组委会的安排下,她才和记者们坐到了一起。
王光美的父亲解放前当过农商部工商司司长,代理过部长,爱好收藏。后来,她母亲把父亲留下的藏品都分给了子女。王光美除了分得这几件瓷器外,还分得了一套红木家具和一架自鸣钟。“文革”中,刘少奇的家被抄,所有的东西都由专案组封存在中南海瀛台西侧的一间空房子里。在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中,王光美家破人亡。少奇主席被迫害致死,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也未能幸免,被关进监狱,含冤去世。
  “文革”后,王光美走出牢狱。党中央发还了属于她的个人物品,其中就有这几件母亲留下来的藏品。那套快散架的红木家具,让木匠修一下放在客厅里,那座早已不响的自鸣钟也摆在家里,那几件瓷器被仔细包好放在柜子里。睹物思人,这些经过“文革”浩劫失而复得的藏品寄托着王光美对母亲、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然而,为了多帮助一些贫困母亲,她义无反顾地全部捐出。
  拍卖会结束后,一位消息灵通的外国记者把电话打到王光美家,他的问题是:把你母亲留下的家传珍品捐了,你难道不心疼?王光美坦言答道:捐出母亲留下的东西我当然心疼,但是想到还有那么多贫困母亲吃不饱饭我更心疼! 
  拍卖结束后,王光美从拍卖款中拿出一万元,郑重地交给家里的老保姆赵淑君,说是给她的“保管费”。王光美为什么要给赵阿姨“保管费”?赵阿姨为王光美保管了什么?
  在“文革”的险恶形势中,刘少奇和王光美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们最不放心的是年少不懂事的小女儿萧萧。于是他们把萧萧托付给了赵阿姨,就像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前辈将子女托付给人民群众一样。王光美入狱后,赵阿姨也被撵出中南海。走时,造反派只让她带走一只箱子。她就挑了一只较大的旧箱子装东西。赵阿姨带着8岁的萧萧和那只箱子、带着刘少奇和王光美的深情托付离开中南海,在一个小锁厂当了工人。以微薄的收入,养育、呵护着萧萧。王光美出狱后,立即找到赵阿姨,把她请回家里。从此,赵阿姨成为王光美的家庭成员。后来发现,当初赵阿姨带走的那只箱子,原来是跟随少奇多年,由少奇从西柏坡带入北京的。赵阿姨无意中为中国革命历史保留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这只箱子现在被存放在西柏坡革命历史博物馆里。
这就是“保管费”的由来。
  接过钱,赵阿姨快人快语:“那么多钱你都捐了,我要这钱干什么?捐!”
  在王光美的精神感召下,许多人为“幸福工程”慷慨解囊。
香港的陈君实先生,从香港的媒体上得知王光美的义举后,先后捐款200万港币。印尼的一位早年在外做木工起家的老华侨,毅然捐款40万元……踊跃捐款的还有王光美身边的人,王光美的老司机李银荣捐出了献血后的500元补助金,王光美的家人、秘书甚至她的孙子也纷纷向“幸福工程”捐款……


    人格的力量

  王光美对于“幸福工程”的作用,决不仅仅限于一般的名人效应。她用丰富的政治智慧、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引领着“幸福工程”由小到大,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工程创立初期,组委会办公室拟出了“幸福工程”的救助模式:“小额资助,直接到户,滚动运作,劳动致富。”王光美经过深入思考,将其改为“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她向工作人员解释道,我们的钱是直接发给贫困母亲的,她要代表全家在协议上签字,因此,“到人”比“到户”更确切;“幸福工程”首要的和最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母亲脱贫而不是致富,我们不能包打天下,要实事求是,要有准确的定位。就这样,几个字的改动,确定了“幸福工程”的方向。
  王光美的工作风格是严谨、严格、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她充分相信她的工作人员,从来不在具体问题上多加干涉。但在重要的原则问题上却有很高的要求。如对捐款的使用原则,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的核实,对向社会上的宣传口径等。她最反对言过其实,针对一段时间里对“幸福工程”的一些溢美之词,她多次强调,“幸福工程”只是配合国家的大扶贫做一点拾遗补缺的工作,我们的能力有限,帮不了太多人。但帮助一个人也比一个不帮强。王光美的话,正是古人“莫以善小而不为”的精彩诠释。
  王光美的谈话风格是朴实、诙谐的。她总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意思,从来不作惊人之语。讲话时即使有讲稿也一般不用,但总能把讲稿中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得很清楚。她有着惊人的亲和力,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是大老板还是穷百姓,和她在一起,都会被她那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风格所感染,被她营造出的轻松气氛所包围,马上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她自然天成,一派大家风范,又平易朴实,深具平民意识。
她总是首先想到别人。1998年8月,她带病飞赴昆明参加“爱满春城”幸福工程大型义演晚会。到了昆明,她的病情加重,几乎说不出话来。但当她得知乘上一个航班来昆的演员李谷一也病了,马上让工作人员给李谷一送一个花篮表示慰问。作为一个老人,她经常为给别人添麻烦而感到不安,尽管没人感到是麻烦。她总是在细心体察着别人的感受,别人渴不渴,热不热,自在不自在,和她在一起,时刻都能感受到她那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心。
  王光美是个严于律己的人。在工作方面,她总是出以公心,从大局出发,从来不滥用权力。作为组委会主任,王光美完全可以左右资金的投向,而这涉及数千万元啊!但她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要严格按照程序审批项目,尊重工作人员的意见,实事求是,该给谁就给谁,决不以个人意见干扰正常的工作程序。面对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她要项目的基层同志,她总是要求他们找组委会办公室,通过正常程序来争取项目。她从来不向组委会办公室批条子、打招呼,甚至对少奇同志的家乡也如此。
  在她拍卖家珍向“幸福工程”捐赠50万元后,组委会办公室征询她关于这笔资金投向的意见,并提出是否以她个人的名义设立几个项目点。无论作为捐赠者还是组委会主任,王光美都有这个权力。但她却表示:第一,不要把这笔捐款特殊化,还是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办;第二,坚决不同意以她个人的名义使用这笔钱。于是,王光美的捐款和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捐款汇聚在一起,像春雨一样播撒在贫困地区,播撒在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里。
  王光美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幸福工程”启动后的第一个春节,组委会办公室收到了两位小学生的各200元捐款,当办公室辗转找到学校并和学校联系好,准备第二天去采访时,却意外地接到了王光美的电话。原来,这两位小学生,一个是王光美的孙子,一个是她秘书的女儿。王光美说:“我让孩子每年都把压岁钱捐给‘希望工程’,今年捐给了‘幸福工程’。我一直告诉孩子,帮助别人应该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是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应该做的,你们如果一采访,一宣传,孩子以后再帮助别人,心境就不会那么纯净了,对孩子的成长没好处。因此,希望你们就不要采访啦。”于是,这件事就成为工作人员心中的一个温暖的秘密。
  7年来,在王光美的带领下,“幸福工程”已从当初的默默无闻成长为一个知名的社会工程。有多少人通过“幸福工程”了解了王光美,又有多少人通过王光美了解了“幸福工程”,从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贫困母亲,把援助的手伸向贫困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已经把她的名字与“幸福工程”紧紧连在了一起。
  1995年2月,当“幸福工程”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启动时,恐怕很少有人能预料到“幸福工程”今天的成就: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点遍及316个县(市、区),累计已有13万贫困母亲和她们的家庭受到救助,受惠人口近60万,投入资金累计达1.8亿元。免费下发各种治疗妇科病的器材和药品价值达1100万元;为贫困母亲做健康检查30多万人次;治疗妇科病6万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4000多期,30多万人次参加培训……这是在没有国家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创造的业绩!
  “幸福工程”架起了一座沟通爱心的金桥,一边是社会各界无私的奉献;一边是脱贫母亲灿烂的笑脸。
  王光美与“幸福工程”的故事,是一个人与一项社会工程之间的故事;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与她无比热爱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故事;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与千百万贫困母亲之间的故事。对于“幸福工程”而言,王光美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是一个令人折服的榜样,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是一位老人用自己的言行在后生晚辈心中树起的一座丰碑。
  新世纪里,“幸福工程”在用不懈的努力续写自己的故事,而王光美的故事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