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的领路人
发布日期:2008-08-22 阅读:5575
  提起皮口镇夹心社区朱沙包屯的孙淑君、张永贵夫妇,周围地区的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说:“那是养狐狸大户,好人啊!”
  孙淑君夫妇是外地人,夫妻二人都曾经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后来俩人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2001年初,他们来到皮口镇夹心社区朱沙包屯,一家四口租住在三间小破土房里,仅靠丈夫打小工维持生活,然而两个儿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每人的学费光靠他一年挣那几千元钱哪够用呢?
  社区计生协会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送来了致富信息--养殖狐狸、水貂技术。孙淑君看出这是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于是她回老家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元钱,买了20余只种狐,在自家小院里干起了养殖业。由于首次养殖狐狸,孙淑君夫妇不懂养殖技术,导致当年种狐产仔率极低,狐狸的毛色也不好,结果赔了一万多元。这对负债经营的孙淑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两个儿子又要开学了,还得准备学费,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她病倒了。正当夫妻俩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社区计生协秘书长王军来到他们家,为他们申请了“幸福工程”项目,又帮助他们贷了2万元贷款,组织协会会员帮助他们在自家门前建了一个能容纳百头狐狸的养殖场,并带来科学养殖技术。孙淑君夫妇重新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他们吸取上次养殖失败的教训,千方百计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当年不但收回投资,还了贷款,还有了可观的结余。孙淑君又投资10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5亩的大型养殖场,综合养殖狐狸、水貂共2400余只,年收入达50余万元。
  孙淑君富了,但她没忘记曾经扶持她的政府和帮助她的群众。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屯里已有几十户家庭走上了养殖业之路,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一些贫困家庭想干又没有买种狐、种貂的本钱,孙淑君就把种狐、种貂无偿的赊给他们,等年末收益后再还钱,并且还主动担当起养殖技术顾问,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大家。
  朱沙包屯有一名丧偶的育龄妇女石秀荣,儿子上初中,由于家境困难,学费都拿不起。孙淑君得知后,亲自登门送去1000元钱,并对她说:“大妹子,你们孤儿寡母的挺不容易,咱是穷,但要人穷志不穷,要活出个样来,你到我那赊20只种狐,我再送你10只,饲料我给你供应,至于20只种狐的本钱,等你的家境宽裕后再还我吧。” 石秀荣感动地抓住孙淑君的手说:“大姐,你真是我们娘俩的大恩人!”
  如今,孙淑君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我能够有今天,是与夹心社区计生协的同志们耐心帮助分不开的,是“幸福工程”救了我。我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母亲共同致富。”
               
                    (大连市计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