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03-23 阅读:3013
  长泰县岩溪镇上蔡村二女户蔡玉梅,1989年8月,第二个女儿出生后,就主动落实了节育措施。全家六口人,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女儿需要培养。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仅靠蔡玉梅在家务农和丈夫蔡联服外出打小工、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经济拮据,日子过得艰辛又苦涩,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
  蔡玉梅是一个为人憨厚、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1998-2000年,她被人雇工在本村种植、管理蔬菜,每年务工收入2000多元,不仅从中学到一些蔬菜种植、管理技术,还得到种菜也能赚大钱的启发。她想,何不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条致富路。2001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把家里2亩水田改种蔬菜,净赚4000多元。初偿种菜赚钱的甜头后,蔡玉梅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2002年,蔡玉梅夫妇专业种植蔬菜,面积也一下子扩大到15亩。正当面临资金困难的时候,镇、村把她列为救助对象,从幸福工程项目款给予资助2700元。她利用这些钱购买瓜菜种苗和肥料、农药,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瓜菜种植品种。由于资金到位,管理认真,加上品种适销对路,当年瓜菜收入36600元,扣除成本后纯收入16600元,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初步改变了家庭经济面貌。
  为了扶助蔡玉梅继续发展,此后,镇、村又二次从幸福工程项目款给予资助12000元,蔡玉梅家的瓜菜种植面积从15亩扩大到35亩,成为当地的种菜大户。蔬菜上市时,自家忙不过来,雇请邻居姐妹帮忙,每年支付工资5—7万元。在与菜贩打交道中,蔡玉梅也学会了一些经营办法,她同丈夫商量,与其把瓜菜卖给菜贩,不如把瓜菜运到城里蔬菜市场直接批发,既减少中间环节,又提高经济效益。丈夫赞同她的想法,夫妻具体分工,她负责管理、采收瓜菜,丈夫亲自跑市场、搞销售,把瓜菜运往福州、泉州、同安等地批发销售,每年纯收入都在5—6万元,成为当地种菜脱贫致富的典型。2005年11月,蔡玉梅被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授予“幸福母亲奖”。
  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赚更多的钱,一直是蔡玉梅夫妇思索的问题。2007年9月,镇政府领导与蔡玉梅夫妇座谈,建议他们先带个头,在冬季搞大棚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示范,既可增加冬、春季蔬菜品种、调节市场需求,又可提高经济效益。领导的一席话,使蔡玉梅夫妇得到很大启发。说干就干,缺技术没经验,蔡联服亲自到平和县山格镇学习搭棚技术和反季节蔬菜种植、管理经验。回来后立即动手建造六个大棚,试种6亩反季节瓜菜。2008年春,这6亩反季节的瓜菜收入4万多元,经济效益比非反季节蔬菜提高一倍多,大大增强了蔡玉梅夫妇发展大棚瓜菜种植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冬,蔡玉梅夫妇商量,决定发展大棚瓜菜60亩,并配套滴灌新技术,总投资30万元。在蔡玉梅的带动下,有20户群众(其中计生户16户)也跟着发展大棚蔬菜140多亩。今年2月,蔡玉梅种植的黄瓜、小胡瓜开始采收,比常年种植的提前2个多月上市,赢得市场商机。她雇请24名本地姐妹(月工资1200元)帮助采摘、挑运、分级、装箱、发运,田间地头呈现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据蔡玉梅的丈夫蔡联服介绍,现在,他家每天采摘的的瓜菜有8000—9000斤,每斤平均价格在1.3元左右。这样,每天销售收入1万多元,扣去工资和运费外,纯收入9000多元。
 “小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蔡玉梅这样说也这样做,她一直铭记幸福工程对她“雪中送炭”的恩情,总想回报社会。因此她不仅带动农民种植反季节特色蔬菜,引领一批农户走上种菜致富之路,还联络9户种植大户成立了长泰县联兴果蔬专业合作社,把劳力、资本和农业生产资源等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营销的经营模式。年初至今,合作社已发运黄瓜等无公害大棚瓜菜35万斤,收入40多万元,大大提升整体效益。合作社的社员无不感慨地说:是玉梅带领我们种菜致富,共奔小康路。


      (长泰县幸福工程项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