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 撑起这个超负荷的家
发布日期:2012-03-23 阅读:3078

在巴山北坡浅山丘陵区有这样一户人家。全家六口人,四十多岁的夫妻俩,奉养着两个70多岁有病的老人,一个上高中的儿子,还管护着一个三十多岁,患过小儿麻痹,腿有残疾的弟弟。这在经济还不发达的山区,这样一个负担超重的家庭,生活是很难维持的。可在这个家庭里,经济在发展,生活在变化,全家人和睦相处,幸福安康。而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她。是她,撑起了这个超负荷的家。

她叫王小芹,生于1970年,今年41岁,陕西省洋县草庙乡洛家村人。王小芹出生在二组,自小聪明伶俐,勤快能干,是村里人人称赞的“小麻利”。岁月如梭,小芹也由小丫头长成了大姑娘,出脱的像一朵怒放的山茶花,上门提亲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小芹看上了同村一组勤劳朴实的向德文。1990年,20岁的王小芹在唢呐的吹奏声中,进了向家的门。向德文家原有四口人,50岁左右的父母,一个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弟弟。小芹嫁到向家后,虽有小弟拖累,但一家人勤奋努力,生活到也过的殷实。1992年,夫妻俩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小家伙的诞生又给全家人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丈夫在小芹的支持下开始学做泥水匠活,小芹和父母经管地里的庄稼,一家人各有所事,各得其所,和睦幸福,虽贫却乐。

人生的道路总会有些坎坷不平。2005年秋的一天,父亲吃饭时突然四肢麻木,无法站立,经送医院诊断为脑血栓,伴发心肌梗塞。多方治疗,不见好转,2008年、2009年又接连住院治疗两次。家里的积蓄用完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王小芹迷茫了,床上躺着每天都要药物养着的老公爹,年迈的公婆自己顾自己都难,弟弟腿又是残疾,田里地里去不了,儿子又正在上学,天天要化钱。难道这个家就这样穷下去吗?不,不能!王小芹在家庭困境面前没有退缩,她选择了知难而进。她让丈夫在外一心做泥水匠活;田地里的农活,经管父母亲的身体和儿子上学,她一个人承担;弟弟会篾匠,她给弟弟办了个乡村小卖部,闲时编织一点竹篾活,挣点零化,贴补家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王小芹出门田里地里、泥里水里拼命地干,回到家里,每天做三顿饭,经管父亲吃三遍药,洗一家人的衣服。婆婆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捡自己能做的事帮助儿媳做一点。出门是“男人”,进门是女人,里里外外一把手,可王小芹看着一家人,各有所事,和睦相处,到也心安。

2010年,县计生局、计生协会通过乡、村了解到王小芹家的情况后,和乡上研究把王小芹家确定为幸福工程项目户。为她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提供致富信息,扶持创业资金2000元,提供幸福工程借款5000元,引导她们发展收益高、见效快的生姜、元胡、乌药、地膜洋芋等种植业项目并做好技术服务。由于项目对路,加上王小芹的精心管护,去年收益大大高于往年。去年,发展乌药3亩,元胡1亩,年收入达3.8万元,其中中药材收入14000多元,全家还清了借款,购买了机动三轮车,一举超过了全村人均收入。今年又种植元胡2亩,乌药2亩,生姜1亩,养猪4头,她们决心继续发展种植业,发家致富。

当我们询问王小芹现在的打算时,王小芹踌躇满志地说:我今年的打算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新的经济来源,全家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

             洋县计划生育协会  李金钟  王红芳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