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勤劳母亲支起一个幸福的翘板    
发布日期:2013-03-06 阅读:2861

我叫刘培媚,今年42岁,是永安市西洋镇福庄村的独女户。我现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人健康,女儿乖巧,村民们都很羡慕我。

而在几年前,我们一家在经济上还是穷困潦倒,如今有车有房,还有自己的食用菌和百香果种植基地,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还得从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说起。1995年,我嫁给了高中同学徐秋生,两年后,女儿出生了,一家三代五口人挤在位于305省道旁的土坯房里,种植几分薄地,生活困苦。居住的房子还由于省道改建,路面高于房屋地面1米多,遇下雨时,后山的水、公路内侧水沟的水全都涌进房屋内,由于经常性的浸泡,墙体多处裂痕,给居住造成很大的隐患。面对赡养老人、女儿上学、房屋重建等多重经济压力,我决定在离家20多公里外的村子里承包50亩的柑桔,由于柑桔树到了一定的生长年限又加上柑桔黄龙病的影响,即便我夫妻俩日出而做日落而歇,辛苦了一年又一年,到头来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水平。

种植柑桔失败后,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我不得不再找出路,经多方了解市场后,我认为随着人们对菌类食品认识的提高,城市食用菌消费量将猛增。项目找好了,可是起步资金却成了问题,几年的柑桔种植并没有积攒下多少钱,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给我带来了福音,镇计生协会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上报了市计生协会,市协会经过审核认为我的条件符合幸福工程救助对象的要求,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仅一天时间就将1万元幸福工程救助款送到了我的手上,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

然而技术知识的缺乏使我在起步阶段遇到不小的困难。而我一刻也不敢闲着,从菌种制作到田间栽培管理,边种边学。市、镇计生协会的同志非常关心,支持我,不仅为我找来相关的资料,还积极为我联系市农业局、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同志来对我进行技术指导。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食用菌基地不断发展,经过两年的摸索,我的技术渐渐地成熟了,种植的五万袋香菇,年产值可达25万元。

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看到村子里的一些姐妹还处在贫困生活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她们,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使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联合其他的贫困母亲一起办合作社,使她们少走弯路快见成效,早日脱贫致富。于是在2010年5月由我牵头成立了由五户计生户组成的永安市兴和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使用土地面积10亩,菇棚2座,冷库1座,种植香菇10万袋,年产值60余万,纯利润29万。

我想扩大生产规模,将食用菌基地做大做强,但是苦于没有资金,而在这时,市计生协会主动找上门了解情况,在市协会的支持下,为合作社内3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母亲发放救助款7万元。有了这笔资金我扩大了规模添置了设备,购置了半自动装袋机、半自动封口机等设备,用它们来代替手工操作,大大节约劳动力,减少了投入,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收入增加了,经济宽松了,我寻思着再找其他项目投资。人们常说:农民最丰富的资源是土地,于是我将致富的目光投向百香果,在村子里租用了5亩向阳的农田种起了百香果,由于百香果抗寒性能差,不能越冬,只能年年种,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收成最大,我利用原有的种果经验,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通过合理密植、适时、适量施肥,科学剪枝,并且在百香果园内放养蜜蜂,促进传花授粉,提高座果率,实现增产增收,每亩百香果收入8000余元,每年能增加4万元收入。事业发展了,生活质量改善了,我时常回想起创业的艰辛,回想起遇到难题时,各级计生协会和邻里乡亲的关心与帮助,幸福感油然而生。由于我的成功种植,乡亲们常向我请教种植管理中的技术问题,我做到有求必应,亲临果场尽我所学和积累的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现在得到我联系帮助的计生共有十几户。是幸福工程救助金帮助我度过了难关,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还要把这个幸福的接力棒传下去,让所有生活在贫困中的姐妹们早日脱贫奔小康!

                         
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福庄村刘培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