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幸福工程+贴息贷款”新模式实现创业致富
发布日期:2013-11-18 阅读:2783

走进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下竹洋村幸福工程受助母亲张小英的家庭农场,我们看到品种繁多的蔬菜漫山遍野,有花菜、白菜、芥菜等,许多男女村民在田间劳作;走进农场的生态肉鸡养殖基地,成群的肉鸡在山坡上走动。中午时分,农场里金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门口,停靠着一辆运输蔬菜的货车,货车里排满了几十箩筐白菜和花菜;张小英笑容满面地握着我们的手说:“我们农场的花菜、白菜收成很好,花菜每公斤5-8元,白菜每公斤3-5元,每周基本都有2-3车销往福州、温州等地,每亩纯收入6000元,30多亩可赚20多万元。合作社还单批饲养4万羽鸡,再过1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一个周期100天可赚15-20万元。农场目前实行循环经营模式,就是把不能卖的菜叶作为鸡食,把鸡粪作为下一轮蔬菜种植的肥料,既减少饲料投放又降低养殖成本,一举两得!”

张小英是“金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同时也是蕉城区首次实施“幸福工程+小额贴息贷款”幸福工程新模式的第一批受益者,她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创办家庭农场并成立“金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幸福工程的资助下,借助“幸福工程+贴息贷款”新模式实现创业致富,带动周边贫困家庭过上小康生活,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张小英的家庭农场今年蔬菜与肉鸡两项可赚40多万元,11位入股贫困母亲每人每年纯收入可达3-4万元。从金禾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繁忙景象和张小英感激的话语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幸福工程救助带给贫困母亲巨大的动力,受助母亲不仅在物质上获得丰收,精神面貌也有了巨大改变。

回首创业路,张小英既有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辛酸。2004年12月儿子出生不久,张小英便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跟丈夫商量决定创办以种植有机稻和养鸭为主的家庭农场,但由于没有经验,就要收割的十几亩水稻突然患病全部枯死,鸭子因太过瘦小也售不出去,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一身债。石后乡计生协会获悉后立即上门安慰,并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反映。2010年,张小英夫妇在石后乡党委和乡计生协会的帮助下,贷到了6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重新种上了20亩种植有机稻。“那一年收成近90担,并以每斤16元的价格全部被一个北京客户买去!”提起当年乡计生协会及时的帮助,张小英至今仍感激不尽。第二年,他们家养了500多只小鸭子,种上金银花210亩、翠冠梨200多亩。为了帮一户成一户,2012年石后乡计生协会为张小英夫妇提供了10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并联系农技人员不定期上门指导,全力支持他们创业致富,夫妇俩也积极参加乡计生协会举办的培训班,不断学习科学的种养技术知识,并通过网络努力寻找市场销路;救助一年后,张小英将有机稻种植规模从60亩扩大到150亩,农场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也逐渐因品质取胜获得客户喜爱,很多人上门来订购,合作社还与福州两家单位建立长期订单关系。“每三、四天都用箱子装好新鲜的蔬菜、禽蛋运往福州,每次都是几百斤!”订单量变得越来越大,张小英夫妻感到很高兴。

2013年,他们决定将农场规模扩大到500多亩,其中284亩水田用于种植有机稻,同时发展鸡、鸭养殖和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9月30日,石后乡计生协会举办第八期幸福工程“农商行+合作社+贫困母亲”新模式救助启动仪式,张小英代表金禾农业专业合作社与11位贫困母亲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每位贫困母亲将幸福工程资助款1万元和乡农商行提供的小额贴息贷款1万元作为参股资金,投入到张小英的家庭农场。张小英为每位贫困母亲发放了入股分红款1000元,还当场承诺入股的幸福工程资金及小额贴息贷款资金均由金禾农业专业合作社担保偿还,年底还将足额兑现合作社经营利润分红。11位受助贫困母亲在不承担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在家附近就能进场务工,不仅能兼顾家庭、孩子,每个月还能按劳取酬,一入股还领到一次性分红;而张小英的“金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则如愿以偿地获得了11位贫困母亲参股提供的幸福工程资金11万元及小额贴息贷款11万元共计22万元,顺利进行扩大再生产,不仅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缺口和用工需求,还带动了“无资金、无发展项目、无职业”的贫困母亲脱贫致富,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利于项目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石后乡转变思路、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因地制宜地采用“幸福工程+小额贴息贷款”的新模式,将“输血”型救济扶贫转变为“造血”型开发扶贫,挖掘贫困母亲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帮助她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体现了计划生育母亲和家庭优先分享发展成果的以人为本理念。新模式运作让受助贫困母亲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救助,张小英无比激动地说:“这么多年来,我在各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如今在发展好生产的同时,我一定要尽力地帮助其他计划生育贫困母亲一起脱贫致富,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捐赠人对我们的救助!”

(黄晓霞 钟贵香 雷妹)  

受助母亲张小英(一)

受助母亲张小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