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让我和"幸福"手牵手
发布日期:2011-04-28 阅读:2936

“ 昔日围着灶房转,今日双手把钱赚 ” ,一笔笔几千元的无息贷款、幸福工程项目款正改善、改变着一个个母亲乃至一个个家庭的生活。俗话说的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奔小康的路上 , 我正在为贫困所困扰,尤其是贫困地区,我和许许多多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杂的家务、拮据的生活使我们愁容满面、繁重的劳作使我们直不起腰杆。我们在抚育生命、赡养双亲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却越来越脆弱 , 我们忍受着贫困、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生活重负 , 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劳累,有时贫困除了物质上的绝对贫困,更有因疾病而带来的沉重的债务负担,面对贫困和疾病,我们无能为力,只有默默承受。刘桂芳是古田县城东街道湖滨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生完两个女孩后就主动节育。一家六口人,上有公婆,下有两个女儿,父亲多病,长年吃药,家庭生活十分贫困,连女儿上学的学费都是向亲人们借来的,家中生活全靠老公踩三轮车,打工来维持,住的是公婆留下的几间破房,贫困不是因为我们懒惰,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责任感;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太贫瘠,是我们的命运太多舛,贫困,也不是因为我们懦弱;恰恰相反,在我们身上蕴藏的是坚毅,是勤劳,,我们没有被贫苦的生活所屈服,对未来生活仍然充满期盼,我们盼望会有幸福的一天。
2003 年以前,刘桂芳虽然夫妻俩终日辛勤劳作,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的,由于家中的条件差,银行无法借贷,发家无路、致富无门。 2004 年, “ 幸福工程 ” 的阳光照到了湖滨村。县、街道、村经过考察后决定帮助该夫妇俩发展食用菌生产,给予 5000 元贴息贷款启动资金,并协调街道农技站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就还清了 5000 元贷款,并略有节余。由于刘桂芳夫妇肯吃苦、信誉好,贴息贷款 “ 幸福工程 ” 款 5 年来从 5000 元提高到现在的 10000 元,食用菌棚也从 1 个房棚发展到现在的 8 个枯棚,如今他们不但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住进了新房,一家人的日子红火起来。
勇闯食用菌大业的计生二女户刘桂芳夫妇,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看着一排排整洁白木耳,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谁能想到 5 年前的刘桂芳还是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母亲呢?每当想起自己的发家经历,刘桂芳就感激地说: “ 要是没有计划生育 , 也就不会有 ‘ 幸福工程 ’ 项目资助,如果没有 ‘ 幸福工程 ’ 项目,我们也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 这是刘桂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多亏了 ‘ 幸福工程 ’ ,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是 “ 幸福工程 ” 让我和幸福牵了手。一番话说出了受救助贫困母亲的心声。 2004 年,刘桂芳利用 “ 幸福工程 ” 的 5000 元救助款,发展食用菌项目,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成为该村的 “ 食用菌大户 ” ,年收入十几万元。回想起食用菌事业的发展历程,刘桂芳感慨地说: “ 万事开头难啊,我们的食用菌能发展到目前这等规模,全靠 “ 幸福工程 ” 帮助才闯过一道道难关,当时因为家境困难,踩过三轮车,替人打过工,、街道计生协会知道后主动上门帮助选定了食用菌项目,借给我们 5000 元幸福工程项目资金,还积极帮助争取到了二女小额贴息贷款一万元,当时我逢人便说是 “ 幸福工程 ” 点亮了我们家的新希望 ! 有了 “ 幸福工程 ” 的帮助,我们才有信心去克服种种困难。今天回想起来,食用菌生产有三道难关,第一道是菌种关,如果菌种过不了关,将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亏本,揪心啊。后来,多亏街道计生协会帮我联系了全县著名食用菌菌种;第二道是生产管理关,食用菌生产过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我夫妇要找上了街道协会,街道协会就帮我联系了一位食用菌专家, “ 三结合 ” 技术服务小组成员,全国劳动模范曾育湘到现场进行指导,还教会我们许多管理方法 ; 第三道是产品销售关,产品的销售直接影响经济收入,街道协会要帮我联系了食用菌老板,使我们增加了经济收入。连续五年,在街道计生协会 “ 幸福工程 ” 资助款的大力帮助和 “ 三结合 ” 技术服务小组的支持下,才闯过一道道难关,使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目前刘桂芳已搬进了新房,大女儿也考上了高中,不仅还清了亲友借款,家中添置了许多新的家具和摩托车,彻底摆脱了贫穷。刘桂芳感激地说: “ 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生活的出路,多谢幸福工程帮了我家一把,今天我还当上了村计生管理员,我要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帮助和我一样贫困的计生户一起走上富裕之路,来报答 “ 幸福工程 ” 资助款的大力帮助和 “ 三结合 ” 技术服务小组的支持 ” 。


古田县城东街道欧阳友照报道
2011 年 4 月 21 日

联系方式:手机: 18950515806

回 复  

  

欧阳友照 发表于 2011-4-21 9:50:36 ( 国内发展部 )

“ 幸福工程 ” 让我和幸福牵了手
记古田县城东街道受助母亲二女户刘桂芳的穷富变化过程
“ 昔日围着灶房转,今日双手把钱赚 ” ,一笔笔几千元的无息贷款、幸福工程项目款正改善、改变着一个个母亲乃至一个个家庭的生活。俗话说的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奔小康的路上 , 我正在为贫困所困扰,尤其是贫困地区,我和许许多多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杂的家务、拮据的生活使我们愁容满面、繁重的劳作使我们直不起腰杆。我们在抚育生命、赡养双亲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却越来越脆弱 , 我们忍受着贫困、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生活重负 , 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劳累,有时贫困除了物质上的绝对贫困,更有因疾病而带来的沉重的债务负担,面对贫困和疾病,我们无能为力,只有默默承受。刘桂芳是古田县城东街道湖滨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生完两个女孩后就主动节育。一家六口人,上有公婆,下有两个女儿,父亲多病,长年吃药,家庭生活十分贫困,连女儿上学的学费都是向亲人们借来的,家中生活全靠老公踩三轮车,打工来维持,住的是公婆留下的几间破房,贫困不是因为我们懒惰,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责任感;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太贫瘠,是我们的命运太多舛,贫困,也不是因为我们懦弱;恰恰相反,在我们身上蕴藏的是坚毅,是勤劳,,我们没有被贫苦的生活所屈服,对未来生活仍然充满期盼,我们盼望会有幸福的一天。
2003 年以前,刘桂芳虽然夫妻俩终日辛勤劳作,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的,由于家中的条件差,银行无法借贷,发家无路、致富无门。 2004 年, “ 幸福工程 ” 的阳光照到了湖滨村。县、街道、村经过考察后决定帮助该夫妇俩发展食用菌生产,给予 5000 元贴息贷款启动资金,并协调街道农技站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当年就还清了 5000 元贷款,并略有节余。由于刘桂芳夫妇肯吃苦、信誉好,贴息贷款 “ 幸福工程 ” 款 5 年来从 5000 元提高到现在的 10000 元,食用菌棚也从 1 个房棚发展到现在的 8 个枯棚,如今他们不但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住进了新房,一家人的日子红火起来。
勇闯食用菌大业的计生二女户刘桂芳夫妇,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看着一排排整洁白木耳,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谁能想到 5 年前的刘桂芳还是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母亲呢?每当想起自己的发家经历,刘桂芳就感激地说: “ 要是没有计划生育 , 也就不会有 ‘ 幸福工程 ’ 项目资助,如果没有 ‘ 幸福工程 ’ 项目,我们也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 这是刘桂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多亏了 ‘ 幸福工程 ’ ,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是 “ 幸福工程 ” 让我和幸福牵了手。一番话说出了受救助贫困母亲的心声。 2004 年,刘桂芳利用 “ 幸福工程 ” 的 5000 元救助款,发展食用菌项目,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成为该村的 “ 食用菌大户 ” ,年收入十几万元。回想起食用菌事业的发展历程,刘桂芳感慨地说: “ 万事开头难啊,我们的食用菌能发展到目前这等规模,全靠 “ 幸福工程 ” 帮助才闯过一道道难关,当时因为家境困难,踩过三轮车,替人打过工,、街道计生协会知道后主动上门帮助选定了食用菌项目,借给我们 5000 元幸福工程项目资金,还积极帮助争取到了二女小额贴息贷款一万元,当时我逢人便说是 “ 幸福工程 ” 点亮了我们家的新希望 ! 有了 “ 幸福工程 ” 的帮助,我们才有信心去克服种种困难。今天回想起来,食用菌生产有三道难关,第一道是菌种关,如果菌种过不了关,将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亏本,揪心啊。后来,多亏街道计生协会帮我联系了全县著名食用菌菌种;第二道是生产管理关,食用菌生产过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我夫妇要找上了街道协会,街道协会就帮我联系了一位食用菌专家, “ 三结合 ” 技术服务小组成员,全国劳动模范曾育湘到现场进行指导,还教会我们许多管理方法 ; 第三道是产品销售关,产品的销售直接影响经济收入,街道协会要帮我联系了食用菌老板,使我们增加了经济收入。连续五年,在街道计生协会 “ 幸福工程 ” 资助款的大力帮助和 “ 三结合 ” 技术服务小组的支持下,才闯过一道道难关,使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目前刘桂芳已搬进了新房,大女儿也考上了高中,不仅还清了亲友借款,家中添置了许多新的家具和摩托车,彻底摆脱了贫穷。刘桂芳感激地说: “ 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生活的出路,多谢幸福工程帮了我家一把,今天我还当上了村计生管理员,我要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帮助和我一样贫困的计生户一起走上富裕之路,来报答 “ 幸福工程 ” 资助款的大力帮助和 “ 三结合 ” 技术服务小组的支持 ” 。


                                                                            古田县城东街道欧阳友照报道
                                                                                    2011 年 4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