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理作坊”里的幸福之歌
发布日期:2012-04-23 阅读:2689
         “修理作坊”里的幸福之歌
  
  纤弱的雷秀华穿着一身棕色的围裙,正在自家“修理作坊”汗流浃背地忙碌着,丈夫兰昌辉打着赤脚蹲在地上,埋头修理一辆损坏的摩托车机身,一身油污黑腻的黑外套掩不住他的干瘦,他们3岁的小女儿在一处干净的角落摆弄着玩具,听着孩子不时喜悦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夫妻俩愉悦会心地微笑着,并着敲打的金属声,这狭小的“修理作坊”里交织、回荡着一曲纯朴的幸福之歌。
  雷秀华夫妇的“修理作坊”开在金涵郊区的坑里村,是用自家一楼二十平米的厅堂改造而成,小店除了经营轮胎等配件外,还承接修理摩托车、拖拉机等业务,空闲时夫妇俩还在离家五六里的山坡上开垦了一块荒地,用半年的时间种植了3亩六月毛竹。看着一棵棵挺拔的毛竹郁郁葱葱,听着竹叶在风中的摩挲声,雷秀华兴奋地对我们说:“这些可都是‘摇钱树’啊,一年只要施肥两次五年就可有收成!今年6月,如果不是蕉北街道计生协会雪中送炭地送来了5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帮助我们及时买到肥料改善土壤,这些盼了5年即将收成的毛竹,可能因天气持久干旱等原因全都绝收了!”
  雷秀华今年38岁,是一位畲族二女扎贫困母亲,夫妇俩原本住在蕉北街道碧山社区向阳里自然村,那是一个只有百来人的偏僻村落,维持家中生计的是穷山上的1亩茶叶和薄田,年收入扣除肥料、农药外所剩无几!2009年他们生下小女儿后,夫妻俩主动落实了节育措施,同年向阳里自然村搬迁工程启动,他们分到了金涵郊区坑里村的一块地基,考虑到86岁的老母亲长年挤住在大哥家生活多有不便,2011年春夫妻俩咬咬牙倾尽积蓄并借债5万元,填地基盖起了两层简易的红砖房,接回了老母亲一起居住。搬下山后,茶香时节夫妻俩就回村采摘,农闲时丈夫就去朋友的汽车修理店打下手学些技术,一家五口人原本想着就这么清贫而又平静地过日子。可是,大女儿体质差,出生后总是接连不断地生病,让夫妻俩十分操心!雷秀华先天体弱,又肩负着照顾两个女儿的家务重担,落实节育措施后也经常生病,住不起医院,就只能到零售店买点药吃。家中上老下幼,妇孺成群,根本腾不出手回老家采摘耕种,茶山和稻田慢慢地荒废了,家庭经济越来越拮据,尤其是随着小女儿的到来,奶粉钱、尿布钱、医药费……等等开支,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陷入了困境,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但困难并没有难倒雷秀华这对既有想法又勤快的夫妇,他们东挪西借利用自家厅堂开办了“修理作坊”之后,雷秀华还建议丈夫一起上山,种植了毛竹这种易管理潜力大的经济作物。从那以后,夫妇俩一边细心地呵护着这些毛竹,一边用心地经营自己的“修理作坊”,空闲时丈夫还去城关打打小工,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可是,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当年6月,本应有收成的毛竹,却迟迟没有动静,这让一心指望着用毛竹收入还债的夫妻俩顿时泄了气,生活一瞬间笼上愁云。得知雷秀华家庭情况后,蕉北街道计生协会向她伸出了援手。2011年7月,他们不仅给雷秀华送去了5000元幸福工程资助款,还联系了农技人员上山为毛竹“诊病”。按照农技人员的建议,夫妇俩用幸福工程款有针对性地购买了肥料,好好地“喂养”毛竹改善了土壤,由于下肥及时、施药适时、管理科学,不久后毛竹“渐露尖尖角”。此后,碧山社区计生协会还想方设法帮助兰昌辉介绍了许多修理活儿和轮胎业务,生活的乌云渐渐淡去,如今雷秀华家的月收入也有了三、四千元。
  一提起幸福工程,雷秀华总是乐呵呵地说:“我们家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党的好政策,幸福工程无偿地帮助了我,我也要将这份爱心回报给社会!” 她积极协助社区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幸福工程的好处,积极动员育龄妇女参加双查,常常现身说法、耐心说服二女育妇及时落实节育措施。她还经常帮忙社区群众联系办理准生证、独生子女光荣证、计生婚育证明等,一些上环、结扎后出现不适的妇女姐妹,她都热心地带她们去街道计生服务所,找卫技人员咨询治疗……“能为大家帮点忙、做点事,我感到很高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脱贫致富,能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雷秀华道出了所有幸福工程受助母亲的心里话!(汤明玲报送 黄晓霞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