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幸福”圣火的人--记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脱贫母亲巩书敏
发布日期:2010-01-05 阅读:3429

巩书敏是保定易县桥头乡东茹堡村的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1966 年出生,两个女孩,全家四口人。她言语不多,但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她从一人一机做鞋垫开始,勤劳致富。致富后,不忘其他的贫困姐妹。在她的带领下,一批贫困母亲走上了致富路。她朴素的信念是:幸福工程帮助了我,我要帮助更多的贫困母亲。

结婚后,他们夫妻俩生育了两个女孩。由于没有老人的帮忙,他们夫妻整天围着孩子和土地转。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闲着无事的时候,夫妻俩摸着瘪瘪的钱袋,望着低矮的土房,筹划着未来,筹划着如何改变现状。她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巩书敏何曾受过这样的苦?姐妹六人中,她是最小的一个,从小受宠,同时,也养成了自强自立的性格。看着姐姐们宽裕的生活,她不甘落后。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家的生活也要像她们一样。但是,她多次谢绝了姐姐们的帮助。

两个孩子上学后,她除了帮助丈夫种地外,还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没事的时候,她时常算计着自家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尤其是两个女儿的学费支出,数额越来越大,常常是入不敷出。面对着经济发展的大潮,她筹划着挣钱的路子。想做事但无资金。想用住房抵押贷款,但三间土坯房不值几个钱,金融机构不给贷款。

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 2005 年 5 月幸福工程来到她们村。经到易县尉都乡考察,她认为做鞋垫的风险小,收入稳定。于是她借幸福工程款 2000 元,买了一台旧电动缝纫机及其针线,领了一些做鞋垫的原料,在家加工鞋垫,月收入 500 元左右。生活有了转机。

由于她工作认真,信誉良好,一年后,购货商打算在他家建立鞋垫加工点,与她长期合作,增加加工数量。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她又为缺少资金发了愁。幸福工程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县幸福工程领导小组作了汇报,经研究,破例借给她幸福工程款 6000 元。她购买了十台缝纫机,培训了 10 位贫困母亲,每人赊给一台缝纫机。购机款从加工费中扣除。为没有致富项目、没有资金的贫困母亲找到了致富路。以她为核心,共同搞起了鞋垫加工。

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她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现在,她只负责购进原料,毛坯加工、回收成品和销售,缝制鞋垫由她人去做。可以说巩书敏现在也是一个小小的经纪人。

几年来,幸福工程项目办随时帮助巩书敏,使她深受感动。因此,巩书敏常说:幸福工程帮助了我,我也要帮助更多的贫困母亲。如今,她的事业得到了发展,已有 40 多位家庭妇女加入到她的队伍。这些人,在不耽误家务的情况下,每人每月可以挣到 500 — 1000 多元。

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巩书敏家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 1000 元增加到 5000 元以上。她不仅自己富裕了,还带动了更多的姐妹共同走向了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