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母亲”到“幸福母亲”
发布日期:2010-04-23 阅读:3761
  现年55岁的刘婉如,曾经是全镇出了名的“贫困母亲”。4年前,两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还有年迈多病的母亲,一家人全靠那几亩责任山上的毛竹林和一天只能赚7块多钱的小摊点过日子,年收入不到5000元。
  “两个女儿下半年就要上高中了,我很想为丈夫分担家庭的重担,但我一没文化,二没技术,三没资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刘婉如愁绪万分、无所适从。小摊点因没有本钱进货,只卖一点本地面条和粉干,没有多少顾客光顾她的买卖,生意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异常惨淡! “再这么冷清,真是干不了了!”面临生计问题,愁眉苦脸的婉如颇为绝望!货物短缺是造成摊点生意“冷清”的主因,应如何应对和走出经营困境,婉如感到一筹莫展!
  2006年,刘婉如幸运地成为了霍童镇第二期“幸福工程”救助的贫困母亲,获得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资助款,有了资金的保证,婉如在人流密集的农贸市场边找到了一间15平方店面,同时扩大了经营规模,不仅卖粉干和面条,还增加了大米、鸡蛋、紫菜、味精、地瓜粉等销售项目,货源充足、生意兴隆,一天下来可以赚三四十元,一个月可以赚到1000多元! 虽然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但她觉得很幸福,孩子高中的学费不愁了,还可以照顾好家中的老人。镇计生协会还请了农技人员为贫困母亲授课——“可以为贫困母亲授课应当也可以为贫困父亲授课吧!”刘婉如灵机一动,自家的竹林收成不好可能就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才不赚钱,现在正好是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她要求丈夫同她一起去听课,农技人员详细讲解和指导了不少毛竹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使刘婉如夫妇受益匪浅!——在镇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丈夫科学管理辛勤劳作,毛竹林的长势果然变好,出售价格也不菲,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毛竹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第二年更是喜获丰收,两年下来不但解决了孩子学费问题、日常生活的费用,还积攒了三万多元。
  2008年年初,刘婉如夫妇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利用积攒下来的钱办起竹木加工厂,镇计生副书记兼计生协会会长黄四乐知道后再次把5000元幸福工程款滚动给刘婉如进行续助,还请来技术人员协助指导,扶上马再送一程,力求帮一户成一户!“幸福工程”一路不离不弃的关爱和帮扶,让婉如一家百感交集,感动不已!
  现在刘婉如不再是个无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母亲了,她们家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毛竹林、一间食品店和一个毛竹加工厂,年收入三万多元。大女儿高中毕业后去厦门就业,小女儿在宁德高级中学念书,一家人其乐融融,过上幸福的生活。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幸福工程项目办  修改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