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飘香幸福来
发布日期:2011-05-23 阅读:3237
           果园飘香幸福来
          陈庆辉报送 黄晓霞修改

  我叫王秋平,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飞鸾上村,那儿地处闽东山地北部,是我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唯一的沿海地区,直到1990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900元,只相当于福建省平均水平的60%,85%的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被称为黄金海岸“断裂带”的就是我的家乡。
  从小家里节衣缩食,拼命攒钱供我读书,父母亲都希望我能走出这块贫瘠的土地,告别这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日子。可是突然有一天,父亲也患上和母亲一样的肺病住进了医院,望着病床上骨瘦如柴的亲人,连医药费都支付不了的我,终止了学业,也终止了跳出这块贫瘠土地的梦。贫困难以支撑起这个家,在我23岁那年我嫁人了。
  新婚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快乐和幸福,丈夫的家庭也并不富裕,贫瘠而有限的土地加之传统的耕种方式连温饱也难以维持。婚后不久,我的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了,多了一张嘴无疑又多了一份负担。为了女儿能生活的比我好,为了女儿能有一件花衣服和像城里小朋友一样吃上喜欢的零食,我和丈夫拼命的找门路赚钱,除了在家种田,农闲时就去育苗场打工,但由于没有本钱,只能小打小闹。我们一家就是在这样的苦日子里无希望的挣扎着。
  我们那里的土地比较贫瘠,即使是丰收年,每亩只能收入300多元。经过反复思索,我和丈夫决定从种植结构上入手,改为果园。可是,要想改变种植结构,一需要技术,二要搞好市场预测,三还要有启动资金。这三条对我们来说,即够不着又摸不到,尤其是资金。但我还是想,想办法致富,连做梦都想。
  2009年,区、镇计生协会的同志来到我们村里开展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救助项目,我被村里推荐为救助对象接受了他们的摸底调查,他们非常关心我,我想这下脱贫致富可有希望了。听协会的同志讲,幸福工程是王光美老人发起的,目的是让广大贫困母亲尽快脱贫致富,王光美老人也是一位母亲,她更是全国贫困母亲的母亲。环境的困厄并没有销蚀人们向往富足的渴望,站在自家摇摇欲坠的木板屋前,我认真地表示:如果“幸福工程”能帮助我,我可以开发荒山种植荔枝、龙眼,保证赚钱以后归还国家的本钱!
  区、镇计生协会的领导同志对我家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和了解后,同意将我列为飞鸾镇第四期幸福工程受助母亲,我乐得差一点从凳子上跳起来,这不是在做梦吧?我感到脱贫致富的希望终于要梦想成真了。就这样,我获得了幸福工程5000元的救助款。
  但是致富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第一年,我用资助款种下了1 5株荔枝和20株龙眼,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那上面,看到陆续萌发的幼芽,我就像看到自己的新生女儿,吃饭都不想离去,有时累得不行了,就躺在果树旁边睡一会。可是由于经验不足,刚种下不久,果树不知得了什么病,大片的树叶枯黄掉落,急得我起了满嘴大泡,心情也象那树叶一样往下沉!飞鸾镇计生协会得知后,请来了区农技局农艺师到我的果园帮助指导,还直接带我到蕉城区庄稼医院购买农药,果树终于得救了,要不是镇计生协会和幸福工程的同志,果树可能会全部病死,一年的希望也将破灭!镇计生协会及时为我解了燃眉之急,我当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为了增产增收,我积极参加了镇计生协会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用结合,逐步掌握了果树的科学管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能。看着果树一天天茁壮成长,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在协会的全力扶持下,2010年我获得我人生的第一个好收成,两项果树产量合计达到了40多担,收入近万元,一年的收入顶过去的五、六年,从此我告别了贫困,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幸福工程的帮扶和关怀开启了我的致富之路,我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买回了电视,告别了自行车,骑上摩托车;去年,我扒掉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盖起了三间大砖房,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党的好政策让我在致富之路上越走越宽,我们夫妇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通过幸福工程的救助,我脱贫了,但村里还有一部分贫困母亲,我想幸福工程救助了我,我要为幸福工程做点事。村里有一个大姐已经40多岁了,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为帮助她种植果树,我无偿为她提供15棵嫁接好的树苗。我还从村计生协会会员的角度,积极地把我的种植荔枝和龙眼的心得体会,与村里的姐妹们进行交流,希望姐妹们都能早日跨出贫困母亲的行列!